验的优势,在对方的侵扰下挺住不倒。
而宋十七则凭着人数和分路游击的战法,一边各路开花,侵扰郁林郡的各个县城和村庄,一边加紧训练,让这群乌合之众渐渐成为真正的军队。
宋十七将手下的流浪侠客们,根据自身的功夫分成不同的几队,功夫好的可以当校尉,功夫差的去运粮草,实在是废物的直接赶走,很快就将这帮人管理得井井有条。
在这几个月之内,李震已然逐渐失去首战成功的优势,胜利的天平正在向宋十七这方倾斜。
这倒是令赵辅忠很意外。
在来南交之前,赵辅忠就从骁鹰卫那里得到了关于李震这个人的情报。
李震是南交老将李进忠之子,十五岁上战场连斩九人而归,可以说是将门虎子了。他与南蛮作战十余年,胜多败少、有勇有谋,任职郁林太守之后尽职尽责,颇受军民爱戴。
这样的一个人,虽然兵少,但凭着多年的作战经验,竟然会处于劣势!赵辅忠觉得自己有些小瞧宋十七了。
他本来觉得宋十七在出发之后很快就会遇上粮草问题,毕竟四万人体量庞大,而且行程缓慢,这对于粮食的消耗是巨大的。
但他没想到的是,宋十七很快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早在出征之初,他就组织了一批老弱军队运输粮草。
合浦的产粮并不多,大批的粮食都是高价从瓯国进口来的,凭借着南海珍珠馈赠的财富,充足的粮草得以源源不断地补给到宋十七手上。
所以,尽管李震在郁林郡实行坚壁清野,不给对方留下一草一木,宋十七在远征两个月之后仍然没有出现粮草危机。
在这场战争中,赵辅忠处于一个中间人的角色,代表的是扬国是王言的利益。
一旦宋十七攻克了郁林郡,那必定引得国都震动,军心衰败。战争出现一边倒的局势,这是王言不想看到的。
所以赵辅忠必须想办法阻止宋十七现阶段的优势。他此时率领三千新军驻扎在合浦郡北部的隐秘营地,吃的都是合浦的钱。
在赵辅忠如坐针毡的时候,他收到了骁鹰卫带来的一封密信,王言写的。
如同及时雨降临一样,赵辅忠打开了书信,获得了锦囊妙计。
在南交事件结束之后,赵辅忠觉得这妙计是神来之笔,但王言则是坦白讲到这的所谓妙计是冒了极大风险的。
王言认为,不论是战争或者别的事情,都有正和奇两条路可以走。能有正路走当然好,但正路走不通或者成本过大的时候,就必须走奇路了
所谓奇路,有些事见不得台面的,因为一旦走不好,奇路就会变成歧路。
王言给赵辅忠指明了一个方向,既然李震需要帮助,那为什么不帮帮他呢?
赵辅忠本来已经是王言派出的间谍了,而此时他必须再派出一个间谍,是为谍中之谍。
此人必须胆子大,脑子灵活,还要会说话。赵辅忠的三千人,都是扬国新军的精锐,肯定是能找到这种人的。
但赵辅忠没有找,而是直接看向了自己的亲卫中的一员——马六。
想起当初马六以一人之力生擒袁孟曦,还神不知鬼不觉混入自己的队伍,胆子之大、能力之强,让人惊叹。
马六对此的反应十分平淡,既没有对九死一生的畏惧,也没有对建功立业的期待,他只是冷冷问道:“赵将军,你放心我吗?”
“我为什么不放心你?”赵辅忠反问道。
“我原本不是你的兵,只不过是来这里混口饭吃。虽然军饷很多,但对我来讲并没有什么意义。在我的人生里,有意义的东西都已经过去了。”马六说道。
“正因为如此,我才选择你去。”赵辅忠道,“你就是我手中的一根箭,只需要锋利而狠毒,能杀人就行,不管你是铁做的,还是金做的。
“你之所以觉得有意义的东西没有了,是因为你没有进入另一个世界。你现在还在当自己是一个落魄失意的逃犯,你喜欢的女人被自己杀了,你最好的兄弟见不到面了,你现在还在想这些,当然会觉得没有意义!
“当你完成这个任务之后,甚至在完成这个任务的途中,你变成了另一种身份,你过上了另一种人生,或许那时候你会找到新的活下去的意义。”
马六听不懂这些话,但他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