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星光褶褶(1 / 1)

就在王安石和秦霄二人相坐闲聊之时,门外忽然传来一阵噔噔噔的脚步声,然后就听到小厮的声音响起。

“欧阳大人到!包大人到!曾公子到!”

王安石和秦霄二人急忙起身,来到门口迎接!

三位宋朝大佬就要在同一时间一起出现在秦霄的眼前。

秦霄的心情是相当地激动和复杂,虽然早已适应了穿越到宋朝的种种生活,但此时的感觉却依然是恍然如梦。

以前接触的多是普通市井小民等无名之辈,时日一久,倒是已经习以为常了。

如今突然一下子见到这几位以前只能在历史书上看到的名人,让秦霄不禁有些恍惚和激动,甚至有一种他乡遇故知般的亲切感。

唐宋八大家,今天到了仨!

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这三位因为散文写得好,和同时代的苏家三父子以及唐朝的韩愈、柳宗元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而包拯则是以“包青天”的名号闻名于世。在后世百姓的心目中,甚至成为神一般的存在。

三人进得屋来,首先自然是一阵寒暄,相互客套一番,然后依次落座。

包拯是龙图阁学士,权知开封府,在级别上和身为翰林学士的欧阳修同为正三品,但因为年纪最长,又是今天接风的主角,所以坐在了C位。

左手边分别是欧阳修和曾巩,右手边则是王安石和秦霄。

彼时的曾巩因为不擅长考试,所以虽然一身才华,但是至今37岁却依然没有进士及第,此时的身份只是一名文学家。所以适才小厮对他的称谓是曾公子。

而秦霄虽然也是身无功名,但是在大宋商界也算是崭露头角,又有王安石的引荐,所以今日才有资格参加这么高规格的一场饭局。

但是因为在宋朝文人地位很高,而商人地位又偏低。所以在今天的这场宴席上,秦霄的地位无疑是最低的。

以秦霄之通透畅达,对此自然是明白之极,但他丝毫不以为意。

他心里清楚的很,这几位可是宋朝乃至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顶流人物。于情于理,自己都必须放低身段,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缘。

是以秦霄全程都毕恭毕敬,谦逊而不失礼貌地倾听和应和,这自然也博得了在座各位的赞许。

开局自然是包拯发表了一番感谢之言,感谢欧阳学士的举荐之恩。但同时也表示自己才疏学浅,此番临危受命,唯恐有负圣恩,同时也对不起朋友,对不起黎民百姓。

秦霄闻言不由得内心暗笑,原来古人的讲话套路和后人也是一样一样的。

欧阳修见多识广,自然懂得包拯的自谦之意,但仍然有模有样的肯定和勉励一番。

“包大人刚正不阿,爱民如子,勤勉有道。而今开封府百废待兴,非阁下则不能救民于水火也!”

欧阳修抿了一口茶,继续说到,“今年天灾人祸,苍生历尽浩劫。吾此次举荐汝与介甫等四人,皆是清正廉洁,才干出众之辈。得蒙启用,实乃国家社稷之幸,黎民百姓之福也!”

包拯和王安石急忙拱手示意。秦霄这才知道,原来欧阳修这次也举荐了王安石。

只不过被王安石给拒绝了。原来,王安石的群牧判官之职就是欧阳修推荐的。但是当时王安石资历不够,缺少担任知州的经历,属于破格提拔任用。

这其实也是不久前的事情,如果此时再次擢升要职,难免给人留下任人唯亲,裙带关系之嫌,还容易授人以柄。

这无论是对于自己还是对于欧阳修,都难免有损清誉。这是清高傲气的王安石所不能接受的,因此坚辞不受。

接下来,几人又聊了一会儿民生、政治方面的情况。话题很快就转到了诗词歌赋之上。

秦霄此时正好轮到给欧阳修敬酒,因此恰到好处地说道:“在下甚是喜欢大人的《醉翁亭记》,还能背诵一二。”

“哈哈哈,当年之醉翁,实乃一少年耳!”欧阳修朗声笑道:“没想到小兄弟不仅精于商道,还能有此爱好,当真是让吾等甚是欣慰。”

“小弟虽投身商界,亦对文字之妙,神往已久,但苦于学习无门。日后若能向各位前辈请教,实乃三生有幸!”

“好说,好说。”欧阳修点头称是,“秦小官人若是有心为学,倒是可以为您引荐一名先生。”

然后欧阳修话锋一转,聊起了他去年出使辽国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