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霄结交这位王安石大人,绝对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事实上,王安石对于秦霄宏伟规划的实施,将起到举足轻重的影响。
就在秦霄订婚不久的几天之后,这位尊敬的王大人就给秦霄带来了一个意料不到的机缘。
腊月二十四的下午,王大人派一名小厮送来口信,请秦霄晚上到知味斋赴宴。
小厮言明,王大人来时交待,晚上有重要人物到场,请务必早来,切勿怠慢。
秦霄自然是不会怠慢,也没有任何理由去怠慢。
莫说是有什么大人物,就是单凭王安石大人的面子,他也是要毕恭毕敬,小心呵护的。
申时三刻,这大概相当于后世的下午4:30。
秦霄收拾停当,坐上大通商社的马车启程赴宴。
知味斋位于城北的一处土丘上,是一个园林式的院落。此地稍显偏僻,显得幽静而神秘。
实际上,这里是不对普通市井之人开放的。进出此地的都是高品级的朝廷官员以及他们的朋友圈。
若非王安石坐东相邀,即使是像秦霄这样的超级富豪,知味斋也是不予接待的。
秦霄让车夫将马车停在距离大门一箭之远的地方,他从车上一跃而下,踱步走向知味斋的大门。
大门口除了知味斋的迎宾小二,秦霄发现下午去请他的那位小厮也正站在门前,翘首以待。
见到秦霄到来,小厮急忙抢前几步,深施一礼道,“秦大官人辛苦,小的带您进去。”
秦霄赶忙还礼,“那就有劳小哥了。想必王大人也已到了?”
“回禀秦大官人,我家大人也是刚到,正在安排菜品。请的客人里边儿,您是第一个到的。”
临近包厢门口,小厮停下脚步,向着房内喊道,“禀大人,秦公子到了!”
然后回转身来,对着秦霄微微躬身,“秦公子,请!”
秦霄拱手还礼,然后急忙加快脚步,迈步进入包厢之内。
这个包厢要比外面普通酒楼的包厢大一倍还多,陈设也是极为精致高雅。除了就餐的圆桌之外,还有专门的会客区域。
会客区的右手主座上,一位气质高贵的中年男子正襟危坐,正是王安石大人。
虽然此时的王安石还没走上相位,还只是一位中层官员。
但是已经因为文学上的造诣和卓尔不群的人格魅力闻名遐迩,而那种高贵威严的气质更像是与生俱来,让人不由得肃然起敬。
见到秦霄进来,王安石微微一笑,朝身边的一张坐墩挥了挥手,“贤弟,来我身边就座!”
一声贤弟,顿时让秦霄感到一股说不出的亲切感。
缘分这东西说来也真是奇妙,王安石与秦霄相识不过数日,见面也不过两次。但是二人之间的亲切感却已经像是深交多年的老朋友。
“多谢大哥!”
屋内并无其他人,是以秦霄没有拘礼,和王安石称兄道弟起来。
“为兄与贤弟虽是初识,但对贤弟的经商报国之志却是非常推崇。今日与几位同僚小聚,特意邀请贤弟前来认识结交,或许对你以后的经商之路有所裨益。”
王安石开门见山,道出今日相约的缘由。
秦霄闻言,内心甚是感动,急忙起身施礼:“多谢大哥抬爱提携,小弟定当铭记在心。”
王安石微微颔首,继续言道:“今日设宴,是为新任的开封知府包拯包大人接风洗尘。”
秦霄闻言不禁心里一阵激动。脑海里瞬间浮现出“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辩忠奸”的旋律。
原来,由于东京附近在今年遭遇水灾,百姓流离失所,社会动荡不安。
翰林学士欧阳修上封朝廷,认为天灾虽不可免,但是庸官昏官的不作为也是不可原谅。而池州的知州包拯“清节美行,著自贫贱,谠言正论,闻于朝廷”。所以欧阳修推荐包拯为龙图阁学士,权知开封府。
而王安石本人由于和欧阳修的学生曾巩惺惺相惜,成为挚友。欧阳修通过曾巩了解到王安石的才华,就举荐他成为群牧判官。
所以,今天王安石设宴为包大人接风,自然是少不了邀请欧阳修和曾巩作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