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坏损,阴灵借人身之五行精英,修炼阴阳之性,欲参合一元真命以成神仙妙品,此事甚难,业缘深重,难返正道,亦遭业劫,久堕轮转,迁延出期,非善行也。
第四最下一等修仙之法,修法繁杂,乃为仙道中神仙之术耳,何以故?别外三等地仙皆可自修自悟,唯此种法必须明师详细解说,非此道之神仙,若未闻此法详细,亦不能为此道中修士解说,以其路不同也,此法与附体通灵之士,鱼龙难认,故为秘密,不做显传。
第三等者,为地仙中品,虽难成就形神俱妙,而其稍有德性,亦向俱妙之道为行,故虽不成俱妙,亦可得仙体解生死苦,或因其善修持性得生仙境,亲近真仙,善能闻上妙之法。
第二等地仙,乃为上品,形神俱妙,一元神性为体,亦能参乎造化之妙,其成就神仙时,为神仙中最上一品,能为诸仙之长。
第一等地仙,虽名地仙,实乃天仙子也,彼等或修功,或不修功,然因德性通道情,故能深发智慧,能深解道妙,虽彼等或成神仙体,或不成神仙体,皆不留神仙之位,直入第一等无上天仙境界,故说此等仙最为难得,亦难说其法,天仙之道,本无诸法,参乎道情,修乎德性,凡身即是道身,如是不思议难事,非余外诸仙所能妙入,故世间无天仙法。
颂:
天仙本无法,天仙行即法,
身行即道行,心性即道性,
如是不思议,非诸法可得,
诸法如模范,陶铸诸器物,
诸仙品位现,诸法所陶铸,
唯此天仙品,离诸陶铸事,
天仙法无定,亦无碍陶铸,
天仙法平等,众生皆通用,
一切诸功法,但为陶铸也,
世间最易事,成就最上道,
非此法有难,制心最艰难,
若自伏诸心,自成自心王,
心王即法王,诸法自心生,
仙尊辟此道,度世间诸苦,
此道亦非真,解脱亦幻也,
仙境即仙尊,妙化不思议,
含护诸苦仙,怜爱众有情,
故开仙境界,独立于世间,
仙境界不灭,诸仙自有灭,
自心有三灾,一切功无用,
业灾灭天地,何况诸仙体,
假诸修行法,逃千劫灾苦,
功德毕竟尽,久远劫复来,
不尽天仙根,一切劫无尽,
暂解非真解,未穷造化也,
应志向天仙,自成造物者。
世间有庶人、贤人、圣人、神人、至人,庶人有三,一曰士人,二曰常人,三曰小人,士有上中下三等,品行渐次而分,常人亦三等,小人亦三等,皆善恶品性而分。
贤人者,自成心境已,能自省自持,故名贤者,圣人者,心德备已,能离诸恶,唯善德而已,神人者,圣德隆化,脱离善恶,世间功名,不做应也,至人者,德性合道,与真同体,名为归真,号为真人。
上古诸人,皆尊真人,虽敬圣贤,亦不留恋圣贤尊贵,但求真道耳,求神人者亦少,何况下等仙品?或及生福乐境界?是故修真之事,即做真人也,古时真人唯一,无二说,后世仙法出现,乃有二说,或于多种说辞,皆为名事,非真谛事。
世间离妄,能持正心而不为妄想动摇,名为真人,又复有人,感通道性,譬如人目照见远山,虽未登山,亦名见真,如是行持,至于顶地,名为真人,而实犹未入真谛海,幻说辞也,至于彼人,自成境界,自解生死,自化一境,亦名真人,自境界名号耳,若复彼人,能自圆悟,解尽道性,毕竟和合,于是通悟一切境界真谛,如是境地,乃名真人,至于仙品,乃名天仙。
如是当知,诸境界皆有粗细深浅,若有粗细深浅事,皆非真谛事,真谛之事,达乎异同,异同归一,复离于一,修仙容易,成道不易,虽真谛日日在乎身心内外,一切时处,无离真谛,而诸修者,觉悟者少,留恋诸法,心做机巧,堕陷阱中,坠心坑内,为学识之所累,受贪性之所牵,被痴心之所障,因慢、疑而有碍,皆因德性不成也。
德性修持,岂用人教?凡庶人智,皆可以自修德性,唯因持心久行,乃成德性耳,德性之所成,非难事,唯舍机巧聪明而已,道能生一切,而人妄想贪求之心,能为自私而害一切,是故说贪为深罪,诸有德人,亦与罪人共居一天之下,罪者自罪,德者自德,虽生一国,身量无差,而于其性,非同类也。
贪求修德者,未尝有德少分,虽身行善,无诸善福,以其无善因耳,无善之因,亦无善果之所成,故于修持,无丝毫机巧可行,唯步步踏实而已,譬如世间百工之人,欲学真巧,非踏实不能得也,百工技巧,妙理亦深,不可轻之以浅识。
诸贪者,但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