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皆无用处。
彼等鬼仙,性识清灵,虽身寿尽,而识性聚,故现清灵之身,而彼修持之人,虽未成大道,亦能以其阳灵神性而生入阳灵境界,如是乃名为仙,以其有福量及福性也,而于修持大道者言,此等生为仙者,不为成道,非正道也。
阳仙尚不为正道,何况阴灵鬼仙乎?而于阳仙境界,善能闻上仙真人说法,亦能以善根性而易悟大道,彼真人大仙皆已成道超越世间,以怜悯修持者而化入仙界常住说法,是故仙界亦为圣境,而彼阴仙界则为阴仙之所教化,以清灵阴体而转化精神,或参悟大道,或修炼精神,然彼因缘粗陋,故难闻正善之法也,多学诸术、咒而已。
人身集阴阳精神之微妙于一,故为阴阳境界之所关照,修仙之道,上中下三成,上者天仙,中者地仙,下者人仙,若以人身而修鬼仙之道,实乃自弃,不言之也。
鬼仙之道,不得已而为之,况其为鬼,于神灵境界中,虽复多闻多知识,而所有知识,皆不能超越生死,虽寿量千岁万岁,于真仙所见,不过刹那而已,故修真仙道者,不论鬼仙也。
人鬼殊途,敬而远之,莫起邪心,机巧心思,亦自欺也,人身精神之境界,譬喻为天地,是故亦能有诸灵众生,乃至有诸鬼随缘伴生,不但于人,世间众生,乃至山川草木,江河湖海,皆可以伴生鬼神之类,皆有缘业随生之众生安住也。
譬如人居地上,地蹦而人死,伴生之众生,其所伴生处亡灭,其业身亦灭,能得新生也,故说举头三尺有神明,而实世间一切处皆有精神境界,皆有诸神灵之所住、所游。
阳灵界众生,福性超越于人,故舍人身,而阴灵界内,人身谢后,阴堕之性乃入其中,是故福劣于人,故阴灵众生易于人身生贪占想,譬如饿者易于饱食者生贪婪。
人命终时,识心归元而识情纷纷毕现,如入无间境界,譬如梦境,亦名无间,命未尽时,其识心生情,所感所念,亦动摇精神境界,若邪想生,则感邪性神灵,是故常有人因自心生邪而堕魔境中,人非圣贤,岂能纯善,修持者善能伏邪见而已,能制心魔而已。
心魔非有形象,譬如无形之气毒,气毒攻于目,则有色魔,若攻于耳,则有声魔,若攻身触,则有触魔,攻于意根,则有思魔,此心魔攻人六根识心,则生六识魔念,善修持者,能持正不动,心魔自然不起,深善修者,能以正见,自解魔毒,如是各依修持深浅,而能于心魔之毒得方便解脱。
若复有人,正念不足,正性未定,彼生邪想时,即有邪魔欲来见之,彼想深重,则魔越发近前,而彼人邪见,见彼邪魔,自以为正,于是坚定邪见中,堕邪魔海,沉恶缘境。
恶深重者,堕于地狱,天地大劫,一切罪消,乃化为鬼众,随缘入身,偿还宿业,业消为畜,复还生人,人中集福,善性递增,于是能起正念,于诸邪想远离不生,寂然正定,照见妙慧,因慧用智,智慧交合,悟造化理,通至道情,于是归道真谛,永离忧患。
而其善恶之变,事非容易,故于人中,当善惜福,当善修德,以善德性,为人之所尊重,以善德性,为世间众生之所尊敬也,是故诸地仙欲离世间而归神仙境界,则于世间修善修德,成其道也。
神仙者,地仙之上品也,亦属地仙之列,乃为地仙功德完备而成就其道,以太一之境为身,以谷神为体,以不死为命,是故名为脱离生死,能现神通变化,能指说言教,而于其所悟,能自圆成,故说神仙不离乎神,故号为神仙。
世间鬼仙种类繁多,人世人仙,亦有差分,有德性仙,有术法仙,有长寿仙,有服饵仙,种种人仙,但可保命延年,或可施展术法,或其德性为人神尊重,皆不达于造化之理,亦不测福祸因缘,皆为常人也,故说人仙不离乎人。
至于地仙,大类有四,一者或无功修,但于自心德性能净明持行而已,此等地仙,以德性而通乎道性,虽不知乎仙凡差别,亦自成境界也,善能通乎道情,乃第一等地仙也。
二者凭修行之功,养性修德,功德毕备,仙胎之神合乎六根之身,形神不二,取俱妙境,以其和合而未双妙,故不能现乎神变,而此地仙,或能善说言教,或不善言教,或随缘付说言教,故此等仙,亦有诸差别。
三者凭修行之功,内养神性,神性自凝,通于术法,以是因缘,能现神异,然皆幻化障眼而已,唯其略通造化,德性尚缺,说为地仙。
四者凭修行之功,内凝精神,修养仙胎而成仙体,仙体既成,乃发五通,仙体在身,则有神通,仙体若离,身住无离,若仙体灭,神通亦灭,此乃化身弃凡身之法,以其未能脱离凡身,故号地仙。
然此等修养化身之法,非师详传,人不能修,别外三类,皆可自修自学,非须师传也,化身之法若乎世间阴灵附体修行之法,此法集五行之精,炼阴阳之性,合一元之命,移炉换鼎以神识归仙体,乃成其功,名号神仙。
彼阴灵附身者,亦具阴灵五通,然易识破,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