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雪仇 -宝剑恩仇(1)(1 / 2)

带吴钩 木头2017 3525 字 2017-11-06

沈虔子自从被周伯收留之后,平日里帮忙做些杂活,闲暇之时便修炼自家的祖传刀法——沈家历来尚武,家传刀法也是相当了得。但他毕竟年纪幼小,当初又只学了个皮毛,如今无人指点,自然就只能自己瞎练。

周伯看他平时练武,也不多说,甚至偶尔还会点拨一下,但更多时候都在山中冥想,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时光飞逝,不觉已过月余。这天晚上,沈虔子半夜醒来,睡眼朦胧的出去小解,忽然听到一声低啸,似虎啸龙吟一般,顿时睡意全无。他心下好奇,于是解完手也不回去,提起裤子便循声而去。

啸声自山谷中发出,沈虔子寻了半天,终于来到一片竹林,只见林里扬起一阵风来,将竹叶吹的到处飞舞。沈虔子拨开竹枝,看到里面一个白影正在舞剑,那风正是他身上的气劲卷起,只见那人身形行云流水,剑势风驰电掣,舞的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沈虔子躲在一旁,竟看到呆住,自己生平第一次见到如此剑技,实在是大开眼界。不由又寻思起自己来,不说能达到如此境界,只要能有这一半水平,报仇杀贼也绝不在话下。

沈虔子正在胡思乱想,忽然那人将剑向他这边一掷,长剑呼啸着直向沈虔子飞来,沈虔子惊得长大了嘴,一动也不敢动,那剑刚好飞过他的头顶,直插在他身后的竹子里面。

“臭小子,不好好在家睡觉,跑这来里偷看我练剑。”说话的正是周伯,只见他几个起落,就已来到沈虔子身边。

沈虔子半晌才反应过来,他虽小,但也知道江湖人最忌讳练武之时有人在旁窥探,于是结结巴巴的说道:“不,我不是……”

“没事,我知道你不是来偷看的。”周伯轻描淡写的抽出剑道。

“周……周伯,您为什么这个时候还在这里练剑?”

“呵呵,有些以前不解的东西,最近几日冥想有了心得,就想实践一下,今晚正好月色皎洁,便忍不住来此舞了一回,想不到竟被你看见。”

沈虔子并不懂他说的什么冥想,又问道:“真想不到您这么厉害,您刚才使的是什么功夫啊?”

“呵呵,我这剑术,唤做‘止月钩’。”周伯一边回答,一边招呼沈虔子回去。

“止月钩?”沈虔子侧头重复道。

“还记得我先前和你说的伍子胥的故事吗?”周伯问道。

沈虔子点点头,道“记得。”旋即又问:“可这个伍子胥和‘止月钩’又有什么关系呢?”

周伯缓缓道:“当初春秋吴越争霸之际,吴王阖闾伐楚成功,一举奠定霸业,伍子胥和孙武子二人功不可没,孙武子著《孙子兵法》,长于军略;而伍子胥则教练士卒,冲锋陷阵。”

“哦,《孙子兵法》,这个我听说过。”沈虔子插嘴道。

“吴王阖闾令人采五金,铸吴钩,而伍子胥就是教习兵士们使用这兵器,更创出一套杀人于无形的钩法,名曰‘胥钩’。”

“后来吴越相争,阖闾死于越王勾践之手,他的儿子夫差继位后又灭了越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用西施以美人计蛊惑夫差,最终得以灭吴。”

“卧薪尝胆,这个我也听过。”沈虔子又插嘴道。

周伯也不理他,继续道:“夫差死时,就在姑苏台,当时他的贴身卫士便是在那,手持吴钩与越兵死战不退,最后全部杀身成仁,而姑苏台也被付之一炬。”

“当然也有一些没有战死侥幸存活下来的吴人卫士,他们就将这‘胥钩’功夫代代相传下来,子孙们学会这套钩法,就到处暗杀越人,更在姑苏台遗址上建帮立派,非吴人不收。那‘胥钩’功夫自此便被他们发扬光大,并且名字也被他们拆字去头,改为‘止月钩’,又有‘止越’的意思。”

“再后来天下一统,吴越世仇也趋于平淡,他们就一心钻研武功,一门中也出了不少游侠之士,这些人纵横天下鲜有敌手,姑苏台止月钩也从此名震江湖,跻身江湖武宗七台之一。”

“可惜自汉末以来,止月钩却开始日渐衰微,门下子弟一个不如一个,功夫越练越差不说,还依附权贵甘为走狗,助其杀人逞凶,再无一点侠客风范,真是把祖宗的脸都给丢尽了!”周伯说到此处似乎有些气愤。

“还好到了本朝武帝灭吴之时,该派门下出了一个武学奇才,这才重振止月钩的威风,可惜此人全心效命朝廷,反而得罪奸人,结果沙场遇害客死他乡,可悲可叹啊。”老者说道此处,不住摇头叹息。

“这个人这么厉害,他是谁啊?”沈虔子好奇道。

“哎……此人便是我的高祖。”周伯叹息道,“可惜自他去世以后,无人得其真传,虽有留下书卷,将那止月钩的武功秘要都记载其上。但如此高深精妙的武技,后人仅凭书上内容,又哪能领悟透彻,所以我时常冥想,就是为了参透这套剑法中的精妙之处。”

“原来是这样。”沈虔子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