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形容财主的样子时说:“八字胡一乍,眉头一凹,眼睛瞪成个蓝蛋,拳头攥成个生铁圪蛋。”形容财主不要脸时说:“把脸一摸,赛住个铁壳。”类似的语言在二人台台词、唱词中俯拾皆是。试问,什么样的语言大师能创造出如此生动准确的句子来?这些语言皆来源与民间,是劳动大众的方言口语经过二人台艺人收集、提炼、加工、整理、记录而成,大量运用叠字、比喻、比拟、排比等修辞手法,使二人台节目的语言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声调和谐、朴实优美,产生了惊人的艺术效果。
二人台的舞蹈动作有着鲜明的个性色彩,主要表现在走场、台步、道具舞法等几个方面。
纵观二人台的形成和发展史,它所取材的故事都是当地人民长期生活的习俗和共同心理的反映,源于“走西口”的特定历史、风俗和生活实践,是蒙汉文化艺术的交融,是劳动大众和一代代的民间艺术家集体智慧的结晶。随着时代的发展,二人台的新剧目更是层出不穷。如今,二人台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势头,有省级、市级、县级专业剧团,民间戏班更是遍地开花。传播途径更是多种多样,电视、广播有专门播放二人台的栏目,网络、微信也都有二人台节目在流传,我就加载了一个二人台公众号,随时都可以听到我喜爱的剧目是唱段。至于磁带、光盘,更是琳琅满目。即使早晨在公园里散步,耳朵里也能飘进二人台的乐声。
二人台广泛流传于晋、陕、蒙、冀广大地区,这一地区恰恰是当年走西口的人频繁往返的地区,相互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专家们一致认为,没有走西口,就没有二人台。当然,若没有二人台最有代表性的剧目《走西口》,走西口那段悲壮的移民史也许已经被人们淡忘了。
现在有好多地方都在争二人台的发源地,其实是无聊的争辩。二人台是民歌的大汇萃,在二人台的曲目中,哪个省的民歌都可以找到,她是民间艺人在传唱过程中相互融合形成的一个剧种,二人台流传的广大地区就是二人台的发源地。
二人台是祖国民间艺术园地的瑰宝,2006年,她骄傲地入选了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国家重点保护剧种之一。
不能说我是听着二人台长大的,但完全可以说,我是听着二人台成长起来的。烦恼的时候,二人台帮我拨去迷雾让我看到蓝天白云;痛苦的时候,二人台为我轻轻拂平心灵的创伤;欢乐的时候,也是二人台让我尽情享受生活的美好。二人台是我饥渴时的面包矿泉水,是我招之即来的乡亲乡音,是我永远的相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