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瘟疫作孽 疯婆降灾播瘟疫 周公舍命取神水(2 / 3)

周公解开了梦中的谒语,顿时感到精神振发,浑身轻松。高高兴兴冲着门外深施一礼,说到:“多谢老翁点化。”说罢,立马准备途中食用的干粮衣物,找来一个背水用的葫芦,不等天亮,便破门而出,踏着洁白的月光,急匆匆地向北山出走。

周公一心想早日取回阴阳神水,恨不得脚下生风,两肋长翅。一路急行,鸡叫三遍便已走出三十余里,过了姚平村,进了太行山。

当时正值五黄六月,头上烈日似火,脚下沙石如炭,上烤下烫,天气热的如同进入火炉一般。周公忍着炎热,一路上不肯歇息片刻,渴了喝口山泉,饿了啃口干粮。他爬山过岭,涉水穿林,不顾山路坎坷,不怕荆棘刺脚,走了一天一夜,便穿过了黑龙关,转过了灵霄山。第二天一清早便来到了太行山深处的阎王边主峰之下。

这阎王边是太行十八主峰之一,北连不老青,南靠黄榆岭,蜿蜒逶迤,十分巍峨。山峰下有三个自然形成的洞府:王禅洞,老虎洞,水帘洞。相传这水帘洞原本是一条数丈宽的暗河,只因当初二郎担山赶太阳的时候,用扁担插透了山崖,暗河水便顺着担子眼向西流去,一直流了二十里,才从山西磨石沟喷泻而出。由此便形成了这个水帘罩洞口的天然绝景。

周公站在山峰下,举目向上仰望,只见峰崖上,青仞倒挂,古树参天;向下俯视,沟壑纵横,怪石林列。忽地一阵山风吹来,山谷中响起滚滚松涛吼啸。周公虽走过许多地方,却从未见过这样凶险的大山,今日身临其境,不禁汗毛竖起,心中也有些发怵。他上下观看,左右勘察,想寻找一条可以上山的道路。可寻来找去,除了立陡的石崖,就是深不见底的峡沟,别说是人,就是鸟兽也难以飞攀越过。周公想起许多遭瘟待救的乡亲,心中急如火焚,他顾不上山崖险阻,前途艰难,就攀藤踏石直向山上爬去。由于他一路干渴,体累身乏,没走几步,就感到头重脚轻,浑身就像散了架子一样,无力抬手迈脚,猛然眼前一黑,跌倒在一片荆条丛中。他刚晕倒在地,就听到耳边嗖地一声,从头上吹来一股刺骨的冷风,接着又听见“吱哇、吱哇”几声怪叫,那叫声撕心裂肺,凄惨之极。周公一机灵,打了个冷战,忙从地上爬起,睁眼一看,眼前不远的草丛中有一只红眼秃鹫,忽扇着一双芦席般大的翅膀,扑打着一只白玉般的小兔。那小兔浑身雪白,毛色光润,好似一个雪球在荒草中滚来滚去,挣扎逃命。那秃鹫凶狠无比,左扇右挡,堵住小兔,伸出一双铁钩利爪,三扑两抓就把小白兔按在肚子底下,白兔拼死挣扎,叫声十分悲惨。周公眼见白兔遭此大难,心中甚是可怜,他顺势弯腰抓起一块石头,不顾一切奔了过去,照准秃鹫狠砸下去。正在行凶的秃鹫冷不防挨了一击,疼得他尖叫一声,放开白兔,耷拉着翅膀,歪歪斜斜地向对面山梁飞去。

这小白兔很通人性,得救以后便挺身站立起来,向着周公,前脚合拢,躬身作揖,以表感激之情。周公见小白兔如此通情,十分惊奇,便对白兔说道:“白兔,凶鹫受伤逃走,你也快快离开此地去吧。”可是那小白兔却仍然跪在他面前一动不动,周公心想:小白兔不肯离去,莫非要报我救命之恩?便说道:“白兔啊白兔,救难解危是我行医之人的本份,你若有心报答,就请你领给我一条道登攀这阎王边的路吧!”

周公话刚出口,白兔便冲他连点了三下头,扭身一碰一跳,向一片石丛奔去。周公紧紧跟在白兔身后,穿过石林,转过一个石嘴,在山壁间出现了一条丈把宽的石缝。石缝中间自下而上印着一溜巴掌大的脚印,隐隐遮遮直通山顶,好像一道从天上垂下来的云梯,甚是险要。周公找到了上山的路径,立刻来了精神,他夸赞小白兔引路有功,正要道谢,不料小白兔早已无有踪影,他向空中说了声“多谢”,然后就大步跑过去,爬上石梯,手攀脚蹬,艰难地向阎王边顶峰爬去。

周公攀上石梯,扶摇直上,石梯时而左拐,时而右转,时而入林,时而跨涧,倘若一步登空,就要掉入深谷,粉身碎骨。周公小心翼翼,约莫爬了三个时辰,来到一个孤立的岩石之上,走到这里,石梯小径突然在一条山峡边消失了。周公左右回顾,不见道路,身后是万丈深渊,两厢是刀削似的陡壁了;前无进路,后无退身之地。在这进也难,退也难的境地,周公除了寻找可以攀登之处以外,别无他法。他站在岩石之上举目向前探望;隔着脚下的山谷,前边是一个簸萁形的山洼,山洼里生长着一片绿葱葱的桃林,在桃林处尽的悬崖下,有一道淡淡的彩云,护罩着一个约有三四丈高的洞口;洞口上方的石壁上,刻着“水帘洞府”四个大字。

周公盯望着洞口,既兴奋又为难。虽说已距洞口不远,可这几丈宽的峡谷如何跨越过去呢?他在石岩上转来转去,急得他搓手跺脚,真是走投无路。他心想:“都说天无绝人之路,难道就没有我走的道路?为了寻找水帘洞里的神水,我历尽艰难来到此地,若不取回医治瘟疫的神水,如何搭救染病的父老乡亲!事到如今只有拼着一死,舍生探险,听天由命了!”想到这里,他把心一横,牙一咬,背着葫芦纵身向峡谷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