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续奏凯歌(1 / 3)

沸海遗珠 日照八荒 5599 字 2017-07-05

卞舞还陆续告诉大家一些见闻:玄宗带人逃出长安时,路过左藏库。杨国忠曾做度支员外郎,为朝廷聚财不少,这次请求放火焚烧,说:“不要把这些钱财留给叛贼。”玄宗心情凄惨地说:“叛军来了没有钱财,一定会向百姓征收,还不如留给他们,以减轻百姓们的苦难。”玄宗一行经过便桥后,杨国忠派人放火烧桥,玄宗说:“官吏百姓都在避难求生,为何要断绝他们的生路呢!”于是就把内侍监高力士留下,让他把大火扑灭后再来。

卞舞说太上皇是个爱惜民力的人,他对待梨园弟子都很好,临朝虽然用人不当,晚年荒政,但他本性良善,即使是对待安禄山这样的胡人,也不例外,有君父的襟怀,梨园界很是感念他。

张巡听后顿生感慨,他说:“圣上在临难之时,尚且矜悯天下苍生,足见他不是暴虐之主。不过人君贵在任德选能,方可垂拱而治。圣上心存仁爱,本是万民之幸,可惜所用非人,对奸佞也仁厚宽宏,甚至委以重任,在如此为政基础上垂拱,又如何能天下大治呢?看来以妇人之仁、瞽叟之眼来治国,未必行得通。”稍顿片刻他又感伤地说:“自古治乱相依,如果遇到明哲之君,治世延续四五秩(十年一秩)也是有的,而现今盛世持续了三秩,结果突发天大变故,估计此后盛世不再,大唐的苦日子怕要来了。哎!陛下昔日励精图治,晚年竟人谋不臧,为何圣明暗昧转化如此之快!执柄者怎可不朝乾夕惕啊!”

五十九

八月初五千秋节临近,这天本是玄宗皇帝的生日,后来演变成了一个大节日,原先太平时期,每年都要举行盛大活动,举国欢庆。今年国势危蹙,人心惶惶,张巡原不想有所铺张,但一想到可以借此凝聚民心,便决定照常举行,于是提前张贴告示,晓谕众人。

张巡又请出玄宗皇帝的画像,把它安放在一个简单的檀木底架上。那天,张巡等人沐浴熏香,前边两个高举伞盖,后面张巡等四人高高举起玄宗画像,再后面跟着卞舞、楚楚等人组成的乐队,从县衙出发,巡游街巷,一起高喊“力驱叛逆,复我盛唐”的口号。百姓见到皇上圣像,纷纷沿街跪拜,山呼“万岁”。有的百姓想到先前太平时期街巷熙熙攘攘的盛况,不由得落下眼泪,追念起昔日的光景来。

马嵬坡事件发生一个来月后,李翰闲谈时告诉张巡此事大概。张巡庆幸杨国忠这个国家蠹虫终于被除掉,太子终于可以不再受杨国忠的压制而有出头之日,同时又担心起皇帝的安危来——一是担心去蜀途中发生变故,皇帝会被心怀叵测的人威逼甚至伤害;二是担心圣上失去了杨贵妃带给他的快乐和精神安慰,一个垂垂老者不能禁受失爱之悲——他只能遥祝圣上化险为夷,忘掉过往。李翰说一个皇帝竟连自己老婆都保不住,真够可怜的。张巡说昔日他意气风发,匡救危局,把大唐缔造成千古盛世;晚年却所用非人,贪色昏懦。历史上除刘邦晚年自知自智外,吴大帝孙权、汉武帝、隋文帝晚年与壮年判若两人,看来贵为天子也难逃造化的拨弄,天子最好别做到祖翁的年纪。

李翰又提及京师沦陷时,附近百姓将国家藏府和贵族宅邸的珍宝物资掠为己有,一扫而光;安禄山占领京城后了解到此事,命令军士通过威逼和搜查将那些东西收为己有,不少人为此被杀。朝廷挖空心思聚敛贡赋,可如果不励精图治,用心经营,反而为大盗敛财;小民贪财好货,一旦有变,反而贾祸害身。两人促膝而谈,几至扺掌。

两日后得到探报,先前曾被官兵所射伤过的李庭望正受晋王安庆绪派遣,率领番汉兵二万余人,向东奔宁陵与襄邑方向而去。张巡闻讯后立刻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因为宁陵一带是官军物资补给线中的重要据点,估计李庭望是要占领这两个地方,从而斩断官军从扬州、益州运送赋税及物资的通道,这就卡住了北方官军的咽喉。张巡又派出多路探马前去详细刺探,务必摸准对方的行进路线和可能屯住的地方,并召集众将研判形势。之后探马不断回报该支队伍的轨迹。根据敌方行军态势,众人商议后的判断是:李庭望的军队夜里可能在雍丘城外四十里处宿营,而且是采用偷袭,因为探马反馈回来说对方行动秘密,偃旗罢鼓,倍道兼行。张巡推测说这个姓李的先前曾吃过咱们的亏,吃一堑长一智,估计这次唯恐出什么娄子,所以他想采用掩杀式。

张巡赶忙排兵布阵,派出三路人马在雍丘城西二十五到三十里的位置分别设伏,彼此相互秘密联络,等对方扎营后再聚合包围,必须一击而胜,力求全歼这支叛军。张巡一再强调这次他们虽不是攻击我们,但却比直接攻打我们更为紧要,必须丝毫不懈。众将纷纷做了保证。

果然,李庭望的偷袭部队在雍丘城西二十八里左右的野地宿营。二更时分,奔波劳碌的叛军士兵早早进入梦乡,朱珪、祝忠、陆元锽组成的枭首队隶属雷万春部,他们在敌方昏暗的灯光下摸进去或跳进去除掉敌人的哨兵,因叛军本次属于仓促扎营,又要尽量不暴露身份,并未在高处设置瞭望哨,所以打掉敌方“眼睛”的工作做得比较顺利,还趁机抓了两个巡逻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