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下堂后面面相视,华元光说:“圣上御临,应是恩宠无比,可我心头却陡然压了块大石头。真可谓喜忧参半。”
徐无悖:“我也是喜鹊乌鸦同时叫,搞得人难开销。”
张巡:“我心亦戚戚焉,只是大丈夫行事有所为有所不为,为必有果。两位年兄,尽心去做吧。小弟这里有个不情之请,两位年兄的宴席能否容某忝位其中,好有个学样?”
徐无悖:“要不,咱们彼此彼此?”
华元光:“我看这个主意好,只是我的宴,年兄们可要头一天先到,帮我也斟酌参考补正。”
“行。”
又两日后,大尹派人送给张巡一份礼物,一是对张巡金榜题名表示祝贺,二是对他帮助侦破鸟盗案表达谢意。礼尚往来,张巡也回拜了大尹。张巡问起审案结果,大尹颇感自豪地说:“真是铁证如山,那两个蕃人当堂认罪画押,还招出另一个同伙。原来这几个人一路作案,因为屡屡得手,已经有恃无恐,直到这次在我们大唐长安才被识破,那些人对我十分佩服,他们哪里知道,破这案子另有高人。这次我也想到那玉娘提到的鸟叫声,只是勘察现场时见到老夫人舍前有棵树,便推想是鸟儿早晨在树上呼朋引伴,没有与碰撞声勾连起来,张大人推事缜密,可谓后生可畏,日后定当成为庙堂重器。”
张巡赶忙说:“崔大人过誉了,我也不过是瞎猫碰了个被夹伤腿而大声哀嚎的耗子而已。要不是大人您心胸似海,虚怀若谷,我那点小巫见识哪能唬得了你个神仙。”
“张新晋过谦了,过谦了。”两人又寒暄了几句,张巡告辞。
八日后晡时六刻(下午四点半),长安望远楼,皇家卫尉环伺。
为什么此时用餐呢?原来古代帝王实行四餐制以应四时,分别在天刚亮的“平旦”时吃一顿,叫“旦食”;中午“日中”时吃第二顿,叫“昼食”;下午晡时再吃一顿,称为“夕食”;最后一顿在太阳落山以后的“日暮”时进行,称为“暮食”。一般“旦食”太早,“昼食”(午饭)皇帝要陪后妃用膳,属于皇家专属饭点,“暮食”一般不能与吏民同食,怕晚上越过礼法之限,所以选晡时。
典右春坊曹文泰在门口唱客,张巡在他身后迎让客人,华元光、徐无悖引路。
“太子舍人董谦大人到。”“董大人莅临,里请里请。”
“中庶子韩仁先大人到。”“韩大人赏光,不胜感佩,里请。”
“京兆尹崔玉庭大人到。”“崔大人屈尊,学生不胜惶恐,里请。”
“侍御史兼度支员外郎杨钊大人到。”“杨大人贲临,学生倍感光鲜,里请。”
“御史大夫王珙大人到。”“王大人拨冗俯临,学生不胜荣光,里请。”
“右相兼尚书左仆射、光禄大夫李大人轿到。”“宰相大人大驾光临,门生幸甚幸甚,里请。”
李林甫掀开轿帘,翻翻眼皮,不屑地说:“你们三个好威风,一起家就居然劳烦乘舆[指皇帝车驾,代指皇帝。],害得我们也只好相陪,识相点,慎莫横生是非。”
“宰辅大人只管放心,门生心中有数。”
“那自然好,大家都好。等圣上銮舆临近,快点通告。”
“门生遵命。”
……
“车驾已近,速速相迎。”众人纷纷来到门外跪倒。
“恭迎圣驾,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
“陛下,宴设在三楼,臣引路先导。”李林甫躬身说着,在前面引路,高力士搀扶玄宗上楼,两位宫女撑伞盖,两个祗候随后,一干侍者、众官员陆续相随。
望远楼向阳而矗,共三层,第三层是开放式亭榭,上面已摆好席位,众人落座,张巡等三人侍立。
“开宴。”“开宴”声向下传。
侍者先上樱桃、蒸梨,玻璃杯中斟上红葡萄酒,接着上菜肴。
“陛下,这个是‘锦绣江山代代传’,用料是东海带鱼,去杂物整条酱好后,先经炭焰炙烤,再浇入汤汁。”盘中S形盘曲着一大一稍小两条带鱼,两条鱼背脊朝上,鱼背上撒着绿香菜和红碎丁,腹部用水柳杆撑开,稍小的鱼衔着前面大鱼的尾巴,鱼身之间有乳白色汤汁。
王珙:“这道菜别有匠心,鱼身是山,羹汁是江,有意趣。”
杨钊:“名字不错,不知这鱼的味道爽不爽口,陛下,您掌舌。”
高力士用银筷子夹了一小块放在玄宗皇帝盏碟的匙勺中,玄宗刚要放入口中,高力士忙说:“陛下,老奴口馋,想先尝尝。”
玄宗:“好吧。”高力士从鱼腹处夹了一小块放入口中,咽下。
李林甫看后赶紧禀道:“陛下、高公公放心,臣已命人先把要上的每道菜用银箸试过,然后才呈上。”
唐玄宗:“爱卿用心了。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