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进入西域(2 / 2)

南阴山,前面是大漠瀚海,只有金山这条路途最近,因为前面就是翼只水和也米里绿洲。

这一路,有即将生产的萧塔不烟和众多各族扶老携幼,大军翻越金山足足耗时一个月,深秋的金山一派金黄灿烂的景象,迎着凉意的秋风,踏着高长的秋草,终于进入了西域,开始往南行。

众人见到这里和原来漠北的大辽之地也较为相似,也是壮美的雪山草原,只是这一路感觉往西走,白天都很漫长,而夜间较短,一路几乎荒无人烟。待下了金山,众人消耗很大,人困马乏,加之萧塔不烟快吃不消了,海娜一直守在她身边照应。大石根据探哨引路,终于带着大军到达翼只水畔,靠着水源,各自安营扎寨,这一带四周延伸开去全是广阔的草原,适宜休整放牧。

大石安顿大军先驻扎下来,等候了四五日,先前派往西域各处打探的哨兵陆续返回,告知早年流落回鹘地界的约一万六千余帐契丹族人得知大辽西迁,纷纷要起程归附。大石听了欢喜不已,众人也群情振奋。大石在四处观察了一番地形,然后询问了西域各处路况,叫来李天晟商议下一步行动。

西域眼下共有大小几方势力。与过去的大辽关系较好的是西州回鹘,也称和州回鹘,占据西域东部原高昌国地界。南部本有一个李氏于阗国,国人钦慕唐朝文化,宫室建筑大多都是中原汉式风格,而且均面向东方。原本国姓尉迟也改为李氏,正式国号为金玉,因为当地自古以来就生产金石宝玉。

在唐玄宗天宝年间,西域曾爆发过一次怛逻斯之战,唐军被大食国联军打败,没多久引发了安史之乱。这安禄山、史思明和众多的蕃兵蕃将多为西域胡人后裔,只不过自小长于中原专门设立的羁縻州府,如安禄山、史思明就来自位于辽东的营州。安史掀起的这一番动荡,致使唐朝失去对西域的控制,李氏于阗国被乘虚而入的吐蕃骚扰,直到回鹘人大举西迁才慢慢恢复安宁。

在唐肃宗宝应年间,回鹘牟羽可汗从东都洛阳请回四位摩尼佛师以后,举国改奉摩尼为正教,可国中众多昭武九姓部族因西域深受火祆教、佛教和此前回鹘遵奉的珊蛮为由,对此大为争议,但回鹘人多年来也深受大唐影响,胸怀宽广,尽量包容不同习俗。多位回鹘可汗曾受到大唐嘉奖和敕封,还出兵相助唐军平定安史之乱。正因有种种的渊源,回鹘人进入西域后,对李氏于阗这个以佛教与汉儒为宗的邦国也较为亲近,于阗国人和回鹘人互相杂居。其中一支回鹘还越过于阗国迁往极西之地,后来成为黑汗国的主体,他们与割禄部、康里部、吐谷浑诸羌和黄头回纥人混杂。当时于阗人对此并不在意,统统接纳。

然而一番好景不长,黑汗国立国多年后,因大食人所兴起的大食教已经通过波斯东传过来,黑汗国逐渐接受。对此,中原宋朝以来多称回回,北方辽金后来多称移习览,民众遵奉摩诃末,号称顺民,也称木速蛮,影响到于阗境内民众。李氏于阗反对黑汗国在西域传播教义,双方从时有摩擦演变为大动干戈。李氏于阗坚持为中原王朝藩属,曾几次向大宋派出使者和加急文书求助。但大宋在太宗后期和真宗继位后,早因连番征战屡遭败绩立下所谓“家法”,从此偃武修文,既无心也无力对远在西域的于阗施援。于阗国小兵弱,抵挡不住背靠黑衣大食和塞勒术克王朝的黑汗国多番侵袭,坚持长达四十余年后最终被攻占,一度成为黑汗国属地。在西域,除了这几大邦国外,另外有众多散居部族,有的风俗相近,也有风俗迥异。自张骞奉汉武帝旨意出使以来,至辽宋已经一千二百年,西域从过去三五十个小国,随着各族来往,冲突和发展,已大多有了王朝政权意识,要么攀附强权寄生,要么辗转游牧,其民风虽不乏武勇,但随意散漫也较为显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