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第廿九章 追袭(1 / 2)

那一日,萧干在拒马河西面预先设伏,阻击宋军东路的辛兴宗大军,打破了种师道与童贯的计划。耶律大石大获全胜,但知道种师道老于沙场,经验丰富,急忙收回兵马不敢轻易进入宋军地面扎营。随后,萧干也回防拒马河,与大石和先锋耶律术薛形成三角之势。静候一夜,分路约定合围种师道的兵马。萧干为左翼奔袭在前,大石与术薛沿大路追袭,一路径直往雄州而去。

大石养足精神,追上队伍,术薛早已迎候多时,左右萧达鲁、萧遏鲁两兄弟跟着队伍冲在了前面。大石见术薛拎着一根狼牙棒很安静的在等他,不禁笑道:“奇怪了,术薛,追击宋军不是你日盼夜盼的吗,怎么这时候你偏偏这般安静待在后面?难道这林间小路居然把你给难住了?”

术薛咧嘴一笑:“都统说哪里话,我这是要向都统请个旨意。耶律术薛本是一个探马前哨,都统如此器重我,提拔我做先锋大将。今日为国立功,我这就要带着兄弟们先冲杀过去,届时都统赶来,可别急着鸣金收兵啊!只要给我一天工夫,今日太阳下山的时候,我务必要夺了雄州城报答都统!”大石听了笑道:“我说术薛兄弟,你有这份报国心意耶律大石着实非常感激。不过,能不能夺城并不是那么要紧,可要顾念手下兄弟们安危,你便先去吧!”术薛抱拳,拍马带兵跟了上去。大石听到术薛立誓夺下雄州的话,嘴上虽然不许他鲁莽行事,但心里着实赞赏。

雄州城关素来坚固,自从周世宗夺下瓦桥关、益津关和淤口关,以及莫州、瀛洲和易州三城,将瓦桥关和益津关、淤口关分别改扩为雄州、霸州两城,之后入宋以来的几十年间,辽宋两国一直战火连绵。尽管大辽兵力占优,却也并未在攻城略地上取得多大战果,也没有夺回一城一地。到圣宗统和年间与宋国立下“澶渊之盟”,南朝每年向大辽交纳岁币均是在这雄州边关上。雄州随后一直都是两国贸易繁荣之地,直到此番宋人兴兵要夺回燕京。耶律大石一想到两国结好百余年,如今宋人因为贪图金人许下的恩惠就不顾念兄弟之盟,做了金人的帮凶,心中十分悲愤。

大石领着后军不过半个时辰,就听见远处鼓角声传来,跟着就有人回报两军已经厮杀起来。大石忖道:“杨可世已经被杀败,萧大王也把辛兴宗一万余人打散,前锋王渊身负重伤败回,此刻要一鼓作气彻底击垮宋军,解除对南京的威胁正是时机!但种师道和童贯还有数万兵马压阵,要看我军如何过这一关!”当即看了一看四周,前方似乎视野开阔,大石要护卫拿出地图,旁边耶律松山拍马而来,叫着:“都统!”大石拿着地图道:“你来得正好,萧大王那边可截住了宋军?杨可世顺着范村会合辛兴宗,萧干如果奔袭位置不确,可能会面临两处夹击。”松山道:“都统,宋军已有溃败之势,我大军正可一鼓作气,彻底打退这些南朝小贼。”大石点头:“我也有此意,这么说萧大王没有让杨可世辛兴宗反扑?不能让他们有侥幸。”松山摇头道:“萧大王让萧斡里剌诱敌,他们以为是我们败退了,正以为能够杀退我们返回雄州。”大石收起图纸:“好,那么,前面就是雄州城了?你随我领后军前往接应,我们与萧大王会合,一举打败宋军。”松山点头,当即跟着大石同后军约八千精骑赶往前面杀喊声传来的地方。

大石一面追赶,望着云层东边的光亮透过来,远处林间还有一些雨后的雾霭。身旁的契丹兵马踏着脚下泥泞的路面,大石心道:“宋军种师道人马不过数万,雄州城守军不多,如果见到他们是一败涂地,我辽军乘势推进,那么大辽在气势上就可以挽回一些,要是虞仲文再成功说得西夏军出动就更好,甚至可以一举解除为我后顾之忧。这种师道都败于我们,南朝眼下应该还没有比他更厉害的了,我们可以一心一意回过头对付北面的贼虏。天佑我大辽,我们没那么好欺负!”

原本是精心谋划的东西两路军攻击,结果两边战况都不顺利。一连两天都是淅淅沥沥的春雨,好容易停了,可大宋官军的士气也一落千丈。趁着夜色,此番坐镇东路的主帅、都统制种师道决定退兵雄州。

看着雨后的山间大路,种师道为防变故,命令全军辎重先行,自己亲自率领主力精锐断后。杨可世、辛兴宗先后败绩,种师道自己也险些乱了阵脚,知道此番遇到了劲敌,因此格外小心。可是,他心里更加担忧的是那位待在雄州城内的宣抚使。

先前大军一股锐气到了边关,不下令发兵攻打辽军措手不及,偏要遵照圣意实行招抚,把十万大军晾在这里数日,结果让敌人羞辱一番。等契丹人做好准备,不该冒然进兵的时候,却又因为一股鸟气催促出兵征剿!正是这样的草率和失策,招来连连的失败。种师道看着将士们满脸的灰心丧气,细细一想,确实输的很不甘心。种师道在退军之时,他自己的精锐之师在护送之余并没有急着赶路,因为即便见到童贯蔡攸,他又能如何呢?私下里,种师道还想等两路兵马汇合一处,伺机再做一番打算。凭着多年对付番邦的经验,他猜想契丹人不会采取打胜一仗就退守河岸的保守策略。所以,他不疾不徐地一面退兵,一面合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