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第廿三章 走上战场(1 / 2)

这时萧遏鲁在外面道:“都统,萧大王和松山赶来了。”大石有些诧异,当即转身出迎,萧干已经大踏步进来笑道:“重德老弟,我奉陛下之命前来相助,不会怪愚兄未能提前和你打招呼吧。”大石听了也笑道:“哪里的话,大王亲自前来相助,是我耶律大石的福分,我们定能破敌。”上前与萧干以契丹礼仪相拥,笑出声来。

萧干看众将都精神焕发,不禁道:“听松山说,兄弟已经派萧斡里剌前去拒马河一线打探军情,可有收获?打算如何破敌?”大石、郭药师请萧干入内坐定,大石道:“据回报,宋军快则今夜、迟则明日就能抵达雄州。略作部署,定然就会进犯拒马河,我军在此以逸待劳,当先行占据有利地带,攻他一个措手不及。”萧干看了看地图,沉吟片刻,扶着大石道:“重德所言甚是,我们该如何破敌守住城池?”大石道:“我方才正与郭详稳和两位萧兄弟商议,宋兵已距此不远,我愿先进发拒马河,破其锐气,后面的宋军得知若闻知败绩,应该会知难而退。”、

萧干道:“宋军此次出动十万大军,兵分两路,你只带一路人马如何克敌制胜?”大石在萧干身旁,见松山等面面相觑,不禁道:“宋军虽然来势汹汹,但只要能挫其先锋锐气,我想领兵的种师道不像是卑鄙小人,对他们我也不想以死相搏,那反倒令女直贼虏们看笑话了,不知萧大王能否明白我的意思。”萧干扫了一眼案桌上的烛台,火光映在大石古铜色的脸上。大石愣了一愣:“奚王为何一言不发?”萧干回过头道:“不,重德,我赞成你的顾虑,我们库莫奚与契丹人并肩携手两百年,大辽在这危难之际,我们会一如既往的共同面对敌人。谁要进犯大辽,那就让他流血,丧命!”耶律大石望着萧干,轻轻点头。

大石命萧达鲁即刻点起兵马,郭药师道:“都统,萧大王说得好,郭药师虽然是渤海人,自从太祖皇帝开国以来,东丹渤海人也就是与契丹出生入死的兄弟,今日为了守卫南京出战,我郭药师与常胜军的兄弟岂能例外?还是让我随都统去吧!”大石道:“郭详稳的心意耶律大石领受了,但还请你与常胜军弟兄们留守在涿州,这里少不了你。”

郭药师道:“守城大可以让萧大王来领导弟兄们,萧大王乃千金之体深受陛下敬重,这头一阵还是让末将随都统去。”萧干觑了他一眼,摆手道:“郭详稳这说的什么话,回离保乃大辽臣民,如今是为保卫大辽这残存江山,自然人人都当视死如归,你们都上阵杀敌,我怎能龟缩城中!我看大石都统说的很对,你在这里也是为了保卫涿州,这是常胜军的使命。若你当回离保是享有奚王爵位的话,那就更应让我出战,可以鼓舞全城军民士气,郭兄弟当明白我的意思。”郭药师见萧干说的郑重,且言之有理,只得从命。

耶律大石到军营将衣衫一换,披上明光铠甲,这是他第一次走上战场,抚摸着那匹枣红马,心道:“想不到这一次是要对付南朝宋军,不是真正的敌人!不过也好,同女直相比,好歹宋军实力较弱,对于恢复我大辽的军士气是大有好处!”将护腕和头盔戴上,忽然想起李天晟来:“要是真能找到他说的《李卫公兵书》该多好,李兄弟现在是何处呢?”大石抄起营中备好的一支三尖两刃刀,一旁士卒见了忍不住问道:“都统怎么用这宋人的兵刃?”大石笑了笑:“怎么?谁说这是宋人的兵刃?”

那士卒有些奇怪道:“不是吗?我们大辽的军中似乎从没见过谁用这个玩意儿,都统,这是什么东西?我们只听说这些军械是以前从边关上宋军那里得来的。”大石随手舞弄了两下:“这叫三尖两刃刀,正好,那我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让那些宋人尝一尝厉害。”随即通知松山、萧达鲁点起人马准备。大石出营来道:“让萧斡里剌先派人前往宋军前线,我们即刻出发。”说完上马,在阳光下,大石望着涿州城中萧瑟的街道,扭头望着一株大树上挂着一只破朽的纸鸢。大石愣了一愣,忽然脑海里想起萧塔不烟:“也不知道此刻她在哪里,但愿她安然无恙,能否还有再见一面的机会呢。”

原野上阵阵朔风呼啸猛烈,树林间涛声阵阵,远处山峦起伏,天空流云也如白布一般在风里飘荡。耶律大石穿戴齐整,提起三尖两刃刀,远处契丹军士磨刀霍霍,旌旗猎猎,大军迤逦往南进发。

行了约一个时辰,前面山林间道路越来越窄,萧达鲁、萧遏鲁等拍马上前:“都统,耶律术薛回报,前面不远就是新城县,往西易州方向约二十里就是岐沟关,我们该往哪一处恳请示下。”大石听了一讶,问道:“岐沟关?就是当年我军打败宋人进犯的地方?”萧氏兄弟点头。大石心道:“当年圣宗皇帝刚即位不久,宋军三路进犯,东面一路是名将曹彬统帅,曾经攻下涿州、固安,承天太后为保社稷,器重老将北院大王耶律休哥总领南面军事,看准曹彬急于冒进,以逸待劳,与太后在涿州夹击宋军,曹彬往西败退,在岐沟关再遭休哥追击彻底大败,十万大军死伤大半仓皇退出拒马河。”

萧遏鲁见大石凝思,顿了一顿,问:“重德可是有什么顾虑?”大石摇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