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赴任(4 / 5)

三国孔邑传 驴板肠 9384 字 2017-06-25

回到元氏已是四月中旬,吴蕸为孔邑诞下一子,虽然吴蕸所生为庶子,但同样是为孔家延续血脉,因此孔伷欣喜若狂,亲自给他起名为孔嗣,取继承、接续之意,孔邑为其取了个小名叫雁奴,以纪念自己即将去雁门戍边。

孔邑在元氏多待了几日,一是与父亲孔伷、母亲孙氏、吴蕸、雁奴多聚几日;二是跟孔勖、孙晏商议并州军市之事;三是选定赴雁门的骑兵。

孔家义从如今有约七十骁骑兵、三百普通骑兵,常山郡兵有约五十骁骑兵、四百五十普通骑兵。孔邑原本只打算从郡兵骑兵中招募一少部分人,没想到贾烈、丁固二人都要跟孔邑赴雁门。贾烈说:“廉颇七寺(十)还在带兵打仗,饿(我)老贾为萨(啥)不能?”丁固言:“固幼习弓马,有报国之志,可如今年近不惑,仍浑浑噩噩、苟活终日,实在不甘心,愿随孔长史戍边杀敌、建功立业。”张燕近在咫尺,不可将郡兵骑兵都带走,于是孔邑便劝说贾烈留在元氏,协助新任郡司马宋敏保卫元氏,而带丁固一起去雁门。

孔邑从近九百骑兵中选出三十精锐组成重骑兵,配以高大坐骑、盆领铠和马铠,由军候赵云统领,为自己的贴身近卫;剩下约九十骁骑兵属军候来异,仍配以一般坐骑和两当铠;军假候戴邵、屯长文丑各率一百普通骑兵,属赵云;军假候王绪、屯长丁固各率一百普通骑兵,属来异;其余约三百五十普通骑兵留守元氏,属元氏左尉兼骑兵军候贾烈。贾飞对盆领铠和马铠极为着迷,软磨硬泡地加入了重骑兵,其他入选重骑兵的还有:赵烈、戴冲、左秀、湛奴、田汉、太史慈等,皆骁勇善战者。

在元氏停留七日之后,孔邑率五百多骑兵,孔勖率两百多辎重兵、十几个儒生,带着一百多车黄金、粮草、辎重、商品,插着“平难中郎将”、“雁门长史”和“孔”家的旗号,一路向北,经真定、九门、毋极、汉昌、卢奴、望都、唐县,到达了位于中山国北面的飞狐陉。为了隐藏实力且方便行军,一路上孔邑命三十重骑兵都去掉了马铠,让原本美滋滋的贾飞等人一脸幽怨。

陉,即山脉中断的地方。“太行山首始于河内,自河内北至幽州,凡百岭……”【3】有八陉:第一曰轵(zhǐ)关陉,第二太行陉,第三白陉,第四滏口陉,第五井陉,第六飞狐陉,第七蒲阴陉,第八军都陉。飞狐陉,也称飞狐口,连通中山国和代郡,“两崖峭立,一线微通”,蜿蜒百余里。

花了两天时间,小心翼翼的通过飞狐陉后,孔邑作诗一首,感慨飞狐陉山势之险,作好之后却严禁众人流传出去。

《飞狐道》

百里飞狐一线天,

旋踵转足畏深涧。

剑峰刀壁横前路,

难阻戍边心志坚。

到了代郡,按照之前订好的计划,孔邑命文丑去招募以前的马贼同伙;来异、戴邵、孔勖带车队经平舒、狋(yí)氏,沿治水南岸到雁门郡剧阳县,即来异的家乡修整;自己则带赵云等三十近卫骑兵(重骑兵),人骑双马,星夜前往上谷郡宁县拜访了护乌桓校尉公綦(qí)稠。

公綦稠自去岁(公元185年)宗员被调走后便接任了护乌桓校尉,掌管千余营兵、数千乌桓募兵,驻守宁城,监雁门、代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及辽东(含辽东属国)等诸郡乌桓,北抗鲜卑。

孔邑到雁门戍边,主要的帮手就是护乌桓校尉、度辽将军和使匈奴中郎将。度辽将军,银印青绶、秩二千石,始于前汉昭皇帝时的范明友,因渡辽水而得名。度辽将军屯驻五原郡曼柏县,与护乌桓校尉合称二营,常备营兵千余人。有时朝廷也调黎阳营、虎牙营前往曼柏,与度辽营协同戍边,如明皇帝时曾“以中郎将吴棠行度辽将军事,副校尉来苗、左校尉阎章、右校尉张国将黎阳、虎牙营士屯五原曼柏。”

使匈奴中郎将,银印青绶、比二千石,拥节,负责持节出使、卫护并监察匈奴等职责。原本使匈奴中郎将驻地和南匈奴王庭皆在距曼柏不远的美稷,后来随着西河郡治南迁至离石,使匈奴中郎将驻地和南匈奴王庭也迁至离石【4】。

从护乌桓校尉府出来,赵云见孔邑面现忧色,便出言相询,孔邑叹了口气答道:“哎……子龙,吾所忧者有三:其一,公綦校尉虽然武勇,但治军不严,宁县周边百姓多有怨言;其二,宁县乌桓募兵数倍于汉军,一旦生变,万事皆休;其三,公綦校尉提起鲜卑面露惧色,恐怕早被鲜卑打怕了,如何能为吾辅翼?”赵云闻言点头称是,对孔邑惊人的观察力叹服不已。

从宁县往高柳,途经大名鼎鼎的雁门山【5】,于是孔邑带赵云、赵烈、戴冲、左秀、贾飞、湛奴、田汉、太史慈等近卫沿山道而上,登至峰顶。在山巅举目北望,绿油油的大草原一眼看不到边际,歠(chuò)仇水如白色的绸缎一般从西北流向东南,而青黑色的弹汗山也隐约可见。在山顶上孔邑豪兴大发,又作诗一首,以明己志,同样,作好之后孔邑严禁众人流传出去,否则军法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