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赴任(3 / 5)

三国孔邑传 驴板肠 9384 字 2017-06-25

(午饭),然后在戴邵的提议下到城郊进行了较技。太史慈果然膂力过人,挽得动三石铁胎弓,一百二十步外箭无虚发,亦擅掷戟【1】,与戴邵不相上下,孔邑见太史慈如此骁勇善战,心里乐开了花。之后孔邑等人便赶往大将军府,不想却吃了个闭门羹,无奈之下,只得又返回孔家宅院。

为了庆祝孔邑得封雁门长史和太史慈的加入,孔邑决定晚上在家中设宴,又派人去邀请韩晔、吴懿、吴班、卫臻、卢匡、卢济、刘瑁、张琤(chēng)等人。没想到的是卢匡、卢济、刘瑁都推辞了,同时卢植还派人送来一封信,信中表达了自己对孔邑投靠阉党、花钱买官的痛惜之情,提醒孔邑洁身自好、爱惜羽毛。

晚上的饮宴,韩晔心事重重,并且提前离开,走之前让孔邑去家中拜见韩卓,言韩卓有要事相告。吴懿、卫臻也在宴席中间将孔邑拉到一边,向他询问贿赂宦官、花钱买官之事,连赵云、戴邵、太史慈都意识到了气氛的异样,但孔邑始终面色如常,应对从容,并无半点心怀愧疚的表现。

张琤,字子声,为吴匡同僚张璋之子,与吴班脾气相投、相交莫逆。

第二日一早,车骑将军赵忠亲自将以孔邑为雁门郡长史、并州军市市长的圣旨及印绶送了过来,又敲打了孔邑一番后,才匆匆离去。之后孔邑再次来到大将军府,出示了圣旨和印绶,这次终于得以进入大将军府,而接见他的是大将军长史王谦,王谦虽然带孔邑去武库领取了精甲三十领、马铠三十具,又查询了大黄弩和武刚车的库存,并记下了孔邑要求的铠甲、矛戟、弓箭的数目,但是一路上对孔邑冷嘲热讽,没有一点好脸色,气得戴邵几乎要揍他一顿,幸好被赵云拉住了。

大黄弩在武库中仅余三十几架,武刚车则全是坏的,因孔家军满编为六百骑兵,孔邑便提出需要六百领铠甲、六百柄长矛、五十柄长戟、六百把环首刀、六百强弓、数万弓矢、十架大黄弩和一百辆武刚车。当然这是孔邑报上去的数目,最后能批下来多少,就得看大将军何进的意思了,另外运送数目较大的铠甲、兵器、弓矢等,皆由专职人员负责,故孔邑自己只需带走三十领精甲、三十具马铠,其他铠甲、兵器、战车等在准备好后朝廷自会派人送到雁门。

三十领精甲孔邑选得是盆领式札甲,盆领铠较一般的两当铠、襦铠、筒袖铠增加了对颈部的防护,可以和马铠一起装备重骑兵。当然更高级的铠甲还有明光铠、黑光铠(玄铠)、环锁铠(软甲)等,而甲片一般分札甲、鱼鳞甲、板甲、锁子甲等【2】。孔邑一开始在陈留穿的就是两当式札甲,后来换成了较为昂贵的筒袖鱼鳞甲,遇刺之后孔伷命人花重金帮孔邑打造了一副环锁软甲,于是孔邑现在常常是内衬软甲,外穿筒袖铠。

王谦,兖州山阳郡名士,父亲王畅为“八俊”之一,被称为“天下俊秀王叔茂”,以执法严明著称,曾任司空,是“八及”之一刘表的老师,祖父王龚官至太尉,故王谦可谓出身显赫,也因此一向眼高于顶。孔邑听说何进欲与之结亲,都被王谦所拒,更别说讥讽一下自己了,故孔邑一路上保持沉默、不予反驳,更何况自己心中早有定计。

下午,孔邑拜访了老师韩卓,韩卓语重心长地对孔邑道:“党锢解除之后,士人开始重新筹划如何对付阉党,此时实不宜与宦官走的太近,当然也不必以死相谏、自寻死路。上次公绪为了救你,所以私下里贿赂张常侍,无伤大雅,可这次你主动买官,结交宦官,则太过张扬,致名声受损、得不偿失,以后朝廷之事切记思之慎之,不可鲁莽。”

“谢韩师教诲,不过买官之事,事出有因。”

“哦?”

“此事皆为……还望韩师保密。”

“原来如此!哈哈……好你个阿邑,汝这招‘兵不厌诈’连为师都给骗了,有趣有趣。”

告辞韩卓后,孔邑又去看望了阿姊和两个小外甥。随后拜访了越骑校尉袁术,向袁术表达了谢意,本来孔邑还想去拜访天下闻名的袁绍,但是想到袁绍与袁术不和,且“非海内知名,不得相见”,便决定算了。下午思虑再三后,孔邑决定作诗一首,派人送至大将军何进、尚书令卢植等人府上,以剖心迹。

《心迹》

烽火漫天星,

边民身飘零。

一心赴国难,

留待后人评。

晚上孔邑留宿吴匡家中,与吴苋温存一夜后,第二天一早,带着赵云、戴邵、太史慈、赵烈等三十多骁骑兵及十匹精选西园良驹,载着三十副盆领铠、三十具马铠、产自交州的苍梧清、产自荆州的宜城醪和醽(líng)绿、产自益州的荼饼(茶饼)、蜂蜜等用来互市的商品,回元氏而去,当然这些商品孔邑每样带的都不多,因为只是用来探路而已。吴苋想与母亲多聚几日,孔邑便留秦泽、吴疆率一百亲卫武卒留下来保护吴苋、阿多,并护送他们返回元氏。朱贞仍被留在雒阳,表面上是经商,暗地里帮孔邑传递情报、监视朝中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