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夜袭(3 / 6)

三国孔邑传 驴板肠 9863 字 2017-05-30

间睡觉,而郡县兵则继续坚守城墙。吴匡本来考虑到吴懿、孔邑等人的安全,想让来异所率骑兵屯加入方雄部,但是遭到了孔邑、吴懿等人的强烈反对,吴匡不像孔伷,并不对习武从军那么反感,反而对武勇颇为推崇,再想到有来异、王姓队率和众多骑奴的保护,也就不再坚持了。不过众人都不敢让孔伷知道,否则今夜孔邑就得被迫“卸甲归家”了。又过了半个时辰,到了酉时(17点),方雄见黄巾营仍无动静,便安排郡县兵也去用飧食、睡觉,只在城墙上留了少数值夜的郡兵和青壮。

城南黄巾营帅帐之中,此时军议已经结束,帐中只在主位坐着一个中年男子,正是陈留渠帅梁安【1】。梁安,字仲宁,陈留扶沟人,出身寒门,自幼习经,有济世之志,然而天意弄人,他先是苦于入仕无门,又在熹平二年(公元173年)的大疫中失去了所有亲人,几番挫折之后他接触到了“太平道”,深觉唯有大贤良师才能让平民百姓脱离苦难,以达天下太平。于是他不辞劳苦,前往冀州拜入张角门下受道,后来又被派往陈留,成为黄巾三十六方中陈留小方渠帅,信徒发展至六千多人。

正月底,由于叛徒唐周告密,大方渠帅马(和谐)元义被车裂,太平道事发,大贤良师星夜传檄四方,命提前举事,于是梁安在四天前率众围住了陈留,并命郡南六县(雍丘、圉(yǔ)、尉氏、扶沟、襄邑、己吾)中除雍丘外五县的信徒前往陈留会合,而雍丘因县丞为太平道信徒,已在昨日便被攻下,雍丘武库中的铠甲、兵器、弓弩也已在今日装备给了军中精锐。由于陈留郡府抓捕了城中的内应,梁安只能强攻,攻城三日不能克,甚至派精锐偷袭西城墙也被击退,再加上伤亡过多,士气低落,梁安便萌生退意。今日军议,有人提出“血战到底,誓破陈留”,有人建议“退兵雍丘,徐图陈留”,也有人提议“经略郡北,与东郡合”,众人各执一词,吵得不可开交,最终梁安决定明日继续攻城半天,如不能克,便退至雍丘,修整之后先略郡北,然后与东郡大方渠帅卜巳会合,再图大计。

丑时(凌晨1点)将近,吴匡所率义从兵在校场集结完毕。在皎洁的月光下,看着眼前八百多战意高昂的步骑,吴匡先命人给所有人盛了一椀酒,然后他压低声音道:“健儿们,建功立业、便在今夜,不破賊营、誓不归城!”说完他一饮而尽。众人也纷纷一口饮尽,然后跟着道:“不破賊营、誓不归城!愿为司马效死!”却不敢放开声音,怕城外贼军警觉。

“出城!”随着吴匡一声令下,八百多步骑人衔枚、马摘铃,鱼贯出城,过吊桥后往城南黄巾营潜行而去。黄巾营四周围有栅栏,栅栏外挖有壕沟,而辕门处立有两个望楼,望楼上有兵卒值夜。吴匡带来异等几个善射之人和弓弩兵先潜行至离辕门不远处,分成两队成功射杀了望楼上的兵卒,然后派人占领望楼,打开营门,静待其余人赶来。根据黄巾降兵的交代,賊帅帅帐在营地中间,粮仓在营地南侧,因为去烧粮草要路过帅帐,于是吴匡决定先去围攻帅帐,然后再寻找机会往营地南侧烧粮。

等众人都赶到后,吴匡留下数十弓弩兵把守辕门,并吩咐他们在听到交战声后纵火烧营,其余人则分几路悄悄地往营地中央杀了过去。黄巾军中多是农人,惯于日落而息的生活,睡得很沉,寂静的夜里,除了此起彼伏的鼾声,便是利刃入肉的噗噗声,很多黄巾兵在睡梦中便已被割断喉咙,只能发出含糊不清的咕咕声。众人一直悄无声息地杀到辕门跟賊帅帅帐中间位置的时候,才被一个夜里起来小解的黄巾兵发现,只听他厉声高喊:“有人袭营……”一边喊一边发足狂奔。来异见势不妙,借着火光,一箭将他射死,不过为时已晚,营中值夜的黄巾兵纷纷鸣金示警,原本一片安静的黄巾营渐渐沸腾起来。

吴匡见已被人发现,立即命来异率骑兵赶往营地南侧烧粮,自己则率其余义从一边纵火烧营,一边往賊帅帅帐攻杀过去。留守辕门的弓弩兵听到营内喊杀声起,知道两边已经开始交战,便点燃早已准备好的草堆,草堆很快便燃起熊熊大火,将整个辕门处照的火光大亮。方雄本来在南城墙上焦急地走来走去,此时看到大火,立时大喜,他知道吴匡已经成功潜入賊营,接下来就要看他的疑兵之计了。于是他先命早已集结好的郡县兵、新募兵和青壮多打火把,高声喊杀,然后便率七百多郡兵和几千青壮打着火把、鱼贯出城,大张旗鼓地往城南黄巾营行去。为了防备城东和城西黄巾的救援,方雄还在两个方向通往城南的道路上各埋伏了一百弓弩兵,黑暗之中贼兵遇伏定然大乱,到时他再派兵前往阻截。不过今夜的关键仍在吴匡部能否斩杀賊帅或烧毁粮草,引起黄巾军大乱,否则一旦对方稳定下来,死战不退,凭借人数上的优势,方雄、吴匡便难以取胜。

来异心知时间紧急,于是不断提高马速,同时尽力射杀挡在前路的黄巾兵卒,实在来不及射杀,便用长矛挑飞。王姓队率护在来异身侧,也是箭不虚发,两个人像两把尖刀一般势不可挡,孔邑、吴懿等人则紧紧地跟在来异、王姓队率的后面,也不时挽弓搭箭,射杀侧面的贼兵。黄巾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