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先取之必先予之”源自老子《道德经》第三十六章:“将欲去之,必固举之;将欲夺之,必固予之。将欲灭之,必先学之。”主要意思是:想要夺取它,必须暂时给予它。
…………………………………………………………………………………………………………………………………………………
魏让府外,一辆马车嘎然停下,布帘掀起,魏让从马车上下来,随后跟着魏予和韩非两人。在韩非和魏予两人的搀扶下,荀况从马车上慢慢下来。
下了马车,四人转身向府内走去,心中万分好奇,魏让忍不住出声问:“师叔,您说白阖兄到底想到什么法子,来对付那朱杨?也不知是否可行?”
“魏让,用而不疑,疑而不用。”荀况边走边教训道,“既然我们将对付朱杨之事交待与白阖,那自然要相信与他。至于是何法子,到时我们自然会知晓,也不急于一时。”
“师叔教训的是,魏让多疑了。”魏让虚心认错道。
四人刚走进府内,就听到里面隐约传来一个人惶恐的叫声:“滚开……别过来……”又往里走了一段路,那声音越来越大,清晰起来,是子通的叫声,似乎是遇上什么可怕的事情,叫得非常惶恐,叫声中夹杂了狗的吠叫声。
“走开……”
“别过来……”
“白阖大叔,快把它拉开。”
四人循着子通的声音来到后院,却不见他的人,搜寻了一番,这才发现他的声音是从后院西北角的一棵桂树上传来的。只见子通紧紧地抱在桂树上,而桂树下一只体形颇大的狼犬冲他不停地吠着。至于白阖,四人目光扫了一遍,才发现他正在后院南边的小亭中休息。
看到荀况四人,等候在后院一旁的管家连忙走过来,做了个揖,道:“主上,你们回来了。”
转头看了白阖和子通那边一眼,魏让问:“何伯,发生什么事,这只狼犬又从何处而来?”
“主上,事情是这样的……”何伯便把事情的原委讲给荀况等人听。今早,有一猎户将一只狼犬送到府上,说是白阖向他购进的,管家将钱付掉后,见那狼犬凶猛异常,不敢自己接收,便叫白阖出来将狼犬收下。
在猎户离开后,狼犬便开始焦躁不安,狂吠起来。在白阖的一阵狰眉怒目和肉骨诱惑后,狼犬终于安静下来,乖乖地坐在后院的草地上,安静地休憩。
不过,树欲静而风不止。来后院找白阖的子通看到地上坐着的狼犬,便用狼犬旁边的肉骨头逗弄,一不小心把狼犬激怒,冲他吠了几声。随后他又一惊一乍,把狼犬进一步激怒,立起来追逐于他。吓得他立刻撒腿就跑,边跑边喊白阖救命,跑到了后院西北角的桂树边,一口气爬了上去。
“唉,子通,这下可是自找苦吃啊。”魏让摇了摇头笑道,荀况等人跟着笑了笑。
这边,白阖也发现了出现在后院的荀况等人,放下手中的活计,向他们走过来,来到荀况面前,问:“荀老师,你们赴宴回来了?”
“嗯。”点了点头,荀况平静地看着白阖,问:“白阖,准备得如何?”
“所需的东西已经备置好,尚需调配和试验,再需三日便可功成。”白阖答道。
“嗯。”荀况满意地点了点头,微微一笑,道:“那我们就静看白阖你一展手脚了。”
“定当不负荀老师所望。”白阖面带自信地回道。
“白阖兄,才智卓绝,五日后的子时若是能成功阻止朱杨盗走典籍,定能是名动大梁啊。”魏让笑着说道。谁知白阖略带深意地笑了笑,向他反问:“魏让兄,难道认为白阖仅仅只有这守住自己一亩三分田的能耐吗?”
大梁城街边的一间面摊,一个略显瘦小的身形正坐在桌案边,低头专心吃着碗里的面食。
“汪汪汪……”
听到身后响起的犬吠声,正在吃面的人猛地直起身子,露出了他的面容,赫然就是子通。只见子通双眼睁圆,满是惊异,鼓起的嘴巴里装满还未来得及咽下的面食。
居然,这么快就找到了。子通心中惊道,连忙吐出嘴里的面食,转头向身后看去。只见身后的不远处,那只白阖买来的狼犬正冲着他不停地吠叫着,狼犬的周围此时围了不少围观的路人。
这次,子通可不会像上次那般惊慌失措,记起白阖教与他的方法,回身从案上的碗中拿起一块骨头,冲狼犬诱惑起来。
见此,狼犬停下了吠叫,跑过来啃食子通手上的骨头,很是顺服,子通便伸出左手去抚摸它的脑袋。
“咦,那不是魏让府上的儒家弟子吗?四日之后,朱杨就要到他们府上盗宝,他怎么还有闲心在街上逗弄狼犬?”
“是啊,莫不是面对大盗朱杨,儒家自觉难以在其手下守住宝物,索性不再做任何准备了?”
接下来的几日,魏让府上一如往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