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可盗也,非常盗也。”源自老子《道德经》开篇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原文是“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在汉代为避文帝(刘恒)的讳,才改为“常”,“常”即永恒。意思是:可以道说的道,并不是我们平常理解的这个道,可以道说的名,也不是我们平常所理解的名。
…………………………………………………………………………………………………………………………………………………
“咚——咚!咚!咚!咚!”听到外面传来的清脆的打更声,躺在床上,还未入睡的白阖睁开双眼,嘴角微微一翘,心中念:子时已过,看来那朱杨已经得手了。
大梁城陶楚府,府邸之外原先围着的一圈火光已经不见,府宅重新陷入了黑暗。府中那三层高的主楼依旧灯火通明,照着主楼四周。与之前相比,整座府宅显得非常安静。
主楼一楼的会客堂中,脸色铁青的陶楚面向大堂的右侧而立,双手负在身后。他身边一侧,对着门口的方向,单膝跪着四人,一手按在膝上,一手握着长剑,低垂着脑袋,是他的四名护卫,陶东四人。
好你个朱杨,千防万防,还是被你钻了空子,果然不愧是天下第一的大盗。想到这里,陶楚不禁无奈地笑了几声,富态的身躯跟着抖了几下。
这不自禁的笑声,落在跪在地上的陶东四人的耳里,却犹如重锤敲在他们的心上,尤其是最左侧的陶东。
猛地从地上站起来,陶东抽出长剑,扔掉手中的剑鞘,双手握住剑柄,横剑在自己的脖子前,满脸的羞愤之色,说:“主上,今夜失宝,皆是陶东之罪。陶东唯有一死,方能赎今夜之罪。”说完,脸上浮起决绝之色。
跪在地上的陶西三人不约而地同抬起脑袋,紧张地看着他,劝:“大哥,不可。”
被陶东的如此举动惊到,陶楚连忙转身,伸手叫住:“陶东,不可如此。”
“主上,今夜之失,陶东难辞其咎,只能以死谢罪。”陶东悲怆道,双手握紧剑柄便要自刎。
“陶东,你只想着赎今夜之过,可曾想过就此自戕,可对得起老夫?”陶楚喝问道,陶东无言以对,愣在当场。跪在地上的陶西三人见机连忙从地上起来,将他手中的长剑夺下,将他扶住。
见此,陶楚顿时松了口气,千金易得,良才难求。陶东兄弟四人跟随自己多年,忠心耿耿,若陶东就此自戕,那才是自己今夜最大的损失。
“陶西,你们先扶着你们大哥下去休息吧。”陶楚吩咐道。
“是,主上。”
待陶西他们扶着陶东离开后,陶楚“唉”叹了口气,转身走到大堂里边中间的胡床边。坐到胡床上,他顺势靠在胡床上,摇了摇头,略显无奈地念:“朱杨啊,朱杨啊,真是老谋深算,千算万算却料想不到,你早已经潜入到我的府中,潜伏在我的身边。”
虽然不甘被朱杨盗走了价值连城的夜明珠,但陶楚还是相当佩服他言行一致,说只取一毫,就只取一毫。虽然藏宝室还有不少的珍宝,朱杨也只是取走了自己身上装着夜明珠的锦盒,未多拿一样。
“你们可知道,昨夜子时,那朱杨当真潜入了陶楚的府中,在众人的严防死守之下,盗走了夜明珠?”
一夜过去,朱杨盗走夜明珠一事已传遍大梁城,成了大梁城中人们的谈资。夜明珠被盗后,不知为何,那陶楚府中却是三缄其口,更是让人平添猜想,各种版本的盗宝故事在大梁城中流传。这不,便有三名好事之人在酒楼之中,围坐在一起,点了一壶小酒和几碟小菜,讨论昨夜朱杨盗宝之事。打开话茬的是三人之中最瘦的一位,坐在他对面的是三人最胖的一位;瘦子的左手边,也就是胖子的右边,靠墙的位置坐着那人看起来是三人之中年纪最大的中年男子,身形不胖也不瘦。
“这个我们当然知道,还用得着你说。”三人之中身形最胖的那人不屑地说道,说的是之前的瘦子,跟着问:“你们说,那朱杨到底是如何从陶楚戒备森严的府中盗走夜明珠的?”
还不等二人回答,胖子转头向两边看了看,身子微微向前一探,脸上浮起神秘之色,低声地说:“我听说啊,昨天夜里,那朱杨是用了土遁之法,瞒过众人耳目,遁到陶楚的府中将夜明珠盗走的。”
“土遁之法?”瘦子匪夷所思道,跟着问:“你是听何人说的?”
“我是早上听城东算命的刘瞎子说的。”
听到胖子的回答,瘦子忍不住白了他一眼,道:“算命程瞎子的瞎话你也信?上次他就说我那天会如有神助,害得老子进赌场输了个底朝天。”
“那你说那朱杨到底怎么进入陶楚府中盗走夜明珠的?”胖子不服地问道。
“哼哼!”瘦子得意地笑了笑,跟着说:“我听说,昨日夜里,那朱杨是挖了条地道,在大家的眼皮底下,直通陶楚府里,盗走了夜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