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黍谷六艺(2 / 3)

峥嵘志 肥猫江湖 5738 字 2017-05-23

,又飘渺朦胧捉摸不到。

“还能回到那个世界吗?爸妈小妹你们过得可还好?”

摇摇头,张胤将脑中的念头甩掉,用粉笔在黑板上用自己的悯农体写下了“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没错,这正是后世启蒙经典《弟子规》的开篇。张胤对应该交给这些孤儿什么样的知识?怎样教授?都事先做了准备。张胤在为母守孝开始时就着手做这件事,到现在已经初步完成。按照他的计划,这些孤儿在黍谷山庄将学习到六大学科的知识。

第一,语文。张胤准备开蒙讲《弟子规》、《三字经》和《千字文》,之后依次讲授《孝经》、《论语》、《诗经》、《春秋》和《尚书》诸篇。当然张胤并不想将这些孤儿教成经学博士,只是为了让他们掌握语言文字这门技术。语文为学科之祖,学习研究其他任何一门科学,都离不开文字。为此,张胤在这门学科上花费了不少心血,他认为汉时开蒙的《孝经》和《论语》还是难了些,所以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将后世孩子启蒙的经典读物《三字经》、《弟子规》和《千字文》,稍作修改,将汉朝后面出现的一些人物事迹和话语,或删掉或替换或曲解,又增加了一些内容,形成了新的文章,但是其精髓并未改变。比如,《三字经》中“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变成了“荀神君,有至德,教八子,名俱扬”;而“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和“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和这样的话肯定是要删掉的;又增加了“霍骠骑,逐胡虏”、“马伏波,裹尸还”等话语,涉及到了不少当今的世家大族先祖。再比如,《千字文》中“杜稿钟隶,漆书壁经”,“杜”指汉章帝时的书法大家杜度,自然不用修改,但是“钟”则指得是隶书大家钟繇,可是钟繇的《宣示表》已经被张胤无耻地据为己有了,这里必定要做些手脚。“钟隶”被张胤修改为“蔡隶”,“蔡”指蔡邕,蔡邕书法天下闻名,恰巧《千字文》中没有“蔡”字,这一修改竟然天衣无缝。类似的还有“恬笔伦纸,钧巧任钓”,被张胤改为“恬笔伦纸,班巧任钓”,“班”指鲁班,因为此时发明水车的马钧还没出生。当然如“布射僚丸,嵇琴阮啸”等词话也是要删减的。诸如此类的修改实在不少,耗费了张胤不少的精力。为了确保不出现“关公战秦琼”之类的笑话,张胤将修改后的《三字经》、《弟子规》和《千字文》抄录给马勖和老师卢植,只说是自己为给收敛的孤儿开蒙,特意撰写三篇训蒙文,请他们给把关斧正。

后世孩子启蒙的读物“三百千”中的《百家姓》,并未被张胤采用。一是,《百家姓》中不少的姓氏都是在汉代之后形成的,求证起来难度太大,如果全部删掉的话,百家姓名不符实;二是,历史上《百家姓》的出现有很大的政治原因,宋之前就有所谓的“百家姓”流传,最终之所以得到宋太祖的确认,还是因为宋朝对世家大族排位的一种认可。因此张胤只好忍痛将《百家姓》放弃。

第二,算术,也就是数学。数学为学科之基,研究物理、化学、天文地理都会用到数学。张胤将自己在中小学学到的数学知识回忆、梳理了一下,靠着这副妖孽般的头脑,那些原理、公式等等一一浮现在脑间,据此撰写了一部《算术初步》。这部《算术初步》除了包含加减乘除运算和方程式等以外,还包含了一些几何知识。当然,阿拉伯数字必定要被引入进来。

第三,物理。包含了后世通常所认为的物理、化学、机械等各方面的知识。在张胤的计划中,孩子们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这门课的教材也是张胤自己编写的,叫《物理初步》,至今只完成了一小部分。余下内容,张胤只能一边教学,一边抽空整理了。

第四,自然。包括天文、地理、生物等。教材是《自然初步》,和《物理初步》一样,《自然初步》也还没有完成。

第五,武艺。这个时代已经有了“武艺”这个词,实质上就是各种技击和骑射之术,主要包括角抵、击剑、御马、射箭、游泳和简单的医学救助等。后世学生们的体育课中出现的一些标枪、长跑等运动项目也包含在其中。

第六,礼乐。其实就是君子六艺中的前两艺。教学方式基本上跟这个时代的大同小异,区别只在于张胤准备用简谱来记录和教授孩子们曲乐。

这六大学科的知识,基本上与后世中学的水平相等。其实这已经足够了,毕竟人一生所经常用到的各种知识,绝大部分来自于小学和中学。如果这些孩子们走出黍谷山庄后,对某一门类或者学科有兴趣,还可以继续钻研,即便是张胤也可以教授他们更为高深的东西。要知道后世是知识大爆炸的年代,人们可以通过各种媒体轻易获取巨大的知识量,经过不同国家、不同人种几千年累积提炼出来的真理比比皆是,张胤的脑子中还有不少存货。

当然,张胤绝对想不到,在不久的将来,他所列的六大学科被世人尊称为“黍谷六艺”,传至天下,影响深远。

看着粉笔灰扑簌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