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红烧肉的诱惑(1 / 3)

峥嵘志 肥猫江湖 3855 字 2017-05-23

来教孤儿们背家规的是张山之子张鄂。张鄂是张家的家生子,今年十七岁,原本一直被留在西鄂看家,今年春天才跟随父亲来到渔阳。

张鄂识得字,也算是家生奴仆中比较特别的事。张鄂识字是托张胤父亲张谟的福。当年张谟还在世时,曾建议张山请个讲席,教张鄂读书,否则孩子不会有出息。张山对主人张谟的话,奉若神明,自然就照办了。不过张山的妻子赵氏生性节俭,只请了一位识字先生教了张鄂不到一年而已。因此张鄂仅限于识字,但是要是让他作赋读经就是为难了。

张鄂秉承了父亲张山忠厚老实的性格,长得五大三粗但是性子宽厚,平时喜爱舞弄棍棒,颇有些勇力。张鄂走到孤儿们的队列前,清了清嗓子,说道:“吾张家祖籍荆州南阳西鄂,世代两千石,郡望崇显,家教森严。今天主人命我教授汝等背诵家规,汝等要用心记忆,否则今晚就没有饭吃了。谁记下了,就告诉我,我来检查背诵。”

张鄂的这番话,还没有红烧肉对孩子们的影响大。这批孤儿大多是中原地区的人,很多都是随着五方社的商队辗转千里而来,方一到地方就又被要求排队、洗澡,如今都已是饥肠辘辘。红烧肉的香味对他们的诱惑实在是太过巨大了,简直无法抵抗。

张鄂手持一根拇指粗细、四尺长短的藤条,背负着手,踱着步,高声背诵家规。那藤条在他身后晃来晃去。他这是学讲席老师给他授课时的模样,看在张胤眼中十分好笑。

家规只有十三条,无非是“主令不从者,杖三十送官;为非作歹者,杖三十送官;伤害同袍者,杖三十逐出;忤逆主家者,笞三十禁闭五日”等,其他也都是鞭笞、逐出、禁闭等处罚。

一众孤儿听了心中畏惧,这家规虽短但是内容却比较严苛。不过,这些孤儿一路上也没少听到五方社的人说起张胤,大家都说张胤是悯农郎君,心地慈善,孝勇无双,到了张家做家奴也会过上好日子。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还是多少会有些期望的。

其实孤儿们倒不是畏惧杖、笞等处罚,他们更对送官、逐出和那个不知道什么意思的禁闭感到恐惧。这些孤儿吃过太多的苦,以前也没少挨过打,而且大汉国的豪族,无论哪家针对家奴的规矩都不会是非常轻松的,他们已经习惯了。但是一旦被送官或者被逐出家门,那就意味着更大的苦难,甚至死亡,这是他们非常不情愿的,在这黍谷山庄至少还能活下去。

“或许如果表现好些还能吃到那红烧肉。”一个孩子心里琢磨着。

虽然十三条家规只有不到两百字,但是由于这些孩子们几乎不认识字,有些词的意思又不太明白,记忆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张鄂背诵完第一遍时,期望得看了看这四十个孩子,可惜没有一个表示能背诵的。张鄂只好又接着背诵第二遍。

这一次,终于有人在队伍中向张鄂说自己能背诵了。张胤抬头看去,发现正是牧月。

牧月识字,因此她第一个记下来,一点儿都不让张胤感到意外。

张鄂示意让牧月到身前来,检查她背诵家规。牧月背诵流利,一字未错,语音也很清脆好听。张鄂看着牧月有些发呆,他背这百余字还用了差点半个时辰的时间,不想这个小丫头这么快就背下来了。张鄂很快反过神来,说道:“很好,你可以去吃饭了。”

张鄂又转过身对剩下的孩子们说道:“看到了吗?记得快的有香喷喷的红烧肉吃,记得慢的就只能吃剩饭了,如果有人到戌时还没有记下来,那今天就只能饿着了。还有谁能背了?”

“我!”有一大一小两个声音。张鄂一看,是大个子张雄和牧月的弟弟牧正,赶紧招手让他俩过来背诵。

两个人记得都很准确,很快就背下来了。张胤对牧正同样不感意外,但是这个张雄也能这么快的背下来,就有些出乎他的意料。张胤没有想到张雄也是一个能读书的人,这可是一个好事情。他也没有多说什么,吩咐仆人带牧月姊弟和张雄到食堂去吃饭。

张鄂看没有人再要求检查背诵,就又开始背第三遍家规,然后又给大家留了点时间默念。当他再问是否有人记下了的时候,一下子有十几个孩子要求检查背诵。这其中就有唐鸾、黍谷怜、刘羡和陈诚。

张鄂又是一呆,原来有这么多人背书比自己强,兴致大减。不过主人的吩咐自然还是要完成的,又赶紧检查唐鸾等人背诵。

唐鸾、黍谷怜等人背诵的时候,也是其他孩子熟悉家规的好机会,所以等这十几个孩子背完,就又有人要求背诵,让张鄂有些手忙脚乱。

张胤一看自己留在此地也没什么可做的了,就和张俊回房间去了,让张山、张鄂父子自己忙活。他还要抓紧时间给崔琳写封信,让他帮忙办这些孩子的身契报备。有汉一朝,奴契都需要到官府报备,否则这些奴仆就会被官府定为黑户或逃奴,对奴仆的主人也要进行处罚的。张胤可不想给黍谷山庄引来什么不必要的麻烦,因此这些工作不仅要做,还要做细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