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胤写完信,又来到鹿雪儿休息的房间,那位医士还在房中。这医士姓李名和,医术精湛,在渔阳城中也是极有名,见到张胤进来,赶紧过来行礼道:“见过悯农郎君。”
张胤还了一礼,问道:“她怎么样?是什么病症?”
李和道:“禀郎君,这位女童体质虚弱,又感染了风寒,如今风寒入体,与正气相博,缠绵肺腑,正邪分争而往来寒热。若想治愈颇有些棘手……”
张胤打断他道:“这么说是可以治愈的?那就不要犹豫,该用什么药用什麽药,该如何调理就如何调理,诊费你无需担心。拜托先生了。”
“诺!”这李和先前担心张胤这个主家不会关心奴仆的死活,未敢使用昂贵的药物,如今得了张胤许可,就可以放手治疗了。
待李和重写了药方,张胤命人去抓药、煎熬,然后又向他道:“失礼了,敢问先生如何称呼?”
李和连忙道:“敝姓李名和。”
张胤道:“先生,我还有一事相求。”
李和道:“郎君请讲。”
“吾府中收留了不少孤儿,有些是从疫区而来。吾担心疫病感染,还请李医士给每个孩子稍作查看,如果可以的话,请李医士配制一些防疫的药。”
听到张胤称呼自己“医士”和“先生”,李和心中一暖。这个时代行医之人地位低下,一般只会被称为“医匠”或“医工”,“医”哪能与“士”为伍。李和觉得张胤能这样看重自己,十分难得,因此绞尽脑汁要寻个应对方法。
“查看之事易也,只是这治疗疫病之法,吾却不知……若只为防患于未然,倒有一方,熬汤,内服外沐,连续十日,或可有效。”
“好,就按李医士之法来办。”张胤当即拍板,定下此事。其实张胤这么做也就是为了预防疾病传染,要知道这个时代卫生条件还是比较恶劣的,很多在后世就是小毛病的传染病,在这个时代都有可能形成瘟疫。不可不慎重啊!
张胤定下防疫的事情后,心情轻松,心里还盘算道:“如果这个李和的方子有效,一定要花重金买下来,以后再有孤儿进入庄子,也按照这个先例来。”
当张胤再次来到院中时,发现只有一个男孩还孤零零地站在那,默记家规。张胤记得这个男孩姓李,由于说话时有些结巴,张胤就给他改名曰艾。在张胤的印象中,这个孩子虽然说话有问题但是眼光灵动,应该并不愚笨,不知为何只有他一个人被落下了。
张鄂坐在一旁的台阶上休息,见到主人来了,赶紧过来行礼:“主人,这个小子叫李艾,背了几次还记不下来。”
张胤看了看李艾,只见他眼中含泪,想说话又不敢,一脸委屈的站在那。
“我家中不养无用之人,也不养不守规矩之人。你背不下家规即是无用,不知家规亦难遵守……”
张胤还未说完,就听到李艾插话道:“我……我……记住了,只是……一背就……就……就说错。”
李艾结结巴巴地表明自己已经能够背诵家规,只是口吃不能背诵完整,气急之下,眼泪汩汩而出,顺着脸庞滑落。
张胤也不着急说话,等他伤心一会儿,才冷冷地说道:“今日若你能背下家规,明日我就教你如何治这口吃之法。”
李艾一听居然有法治这口吃恶疾,心里激动,就想说自己定能背诵家规,可是这一着急,就更说不出完整的话来了,期期艾艾地说了好久也没说清楚。
张鄂在一旁叹息一声,显然是对这个小结巴失去了信心。
张胤看着李艾,一字一顿地说道:“着急也是没用,深吸一口气,看着那天上明月,背给我听。”
此时已近戌时,明月初升,天色朦胧。
李艾挺了挺胸膛,抬头看了看张胤,又扭头看向头上明月,心中不由地想:“今天的月亮可是真好看啊!”
这一打岔,李艾的心情不由自主地平静下来。在心中,默念了一遍后,李艾坚定的慢慢说道:“我能背了。”
“好,背诵吧!”张胤命令道。
“主令……不从者……杖三十……送官;为非……作歹者……杖三十……送官……”李艾盯着天上的明月,缓缓背诵心中记忆的家规,声音由低到高,渐渐有力。
张胤在一旁嘴角微微一勾,心中思量:“这孩子有毅力、懂思考,也是个有前途的。”
李艾最终还是吃上了红烧肉。第一口咬下去,汁油乱溅,那个香味直入肺腑,让李艾觉得似乎舌头都化在那肉里,被自己咽下去了。平生第一次吃红烧肉的感觉就这样深刻的铭刻在李艾的记忆之中了,直到后来他已经成为朝廷举足轻重的官员,俸禄和封赏足可以让他一家子都天天、顿顿吃各种珍馐美味的时候,他依然对红烧肉情有独钟。喜欢红烧肉后来也成为几乎所有从黍谷山庄走出来的孤儿们一生不改的习惯。事实上,很长一段时间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