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南阳祭祖(1 / 4)

峥嵘志 肥猫江湖 6073 字 2017-05-23

寒食节前五天,张俊和张山带着两名仆人、五匹骏马,来到太学与张胤汇合,准备去南阳西鄂老家祭祖。

当今大汉子民习惯在寒食节时吃冷食、祭扫祖墓,清明节还只是一个节气,还没有形成节日。不过寒食节多在清明前一两天,风俗也相似,给张胤的感觉与清明祭祖并无多少区别。

这次回南阳也是张胤的母亲崔夫人早就定下的事。不过此次回乡祭祖,只是张胤和张俊两个小辈儿的事,崔、滕两位夫人都不会前来。崔夫人近来身体一直不好,受不得路上的颠簸;滕玉则要管理家事,一时也走不开,而且也要给张胤的父亲张谟扫墓。

此行在张胤看来更像是了却父母回乡的心愿,而不单纯是为了扫墓祭祖。

张胤向卢植请了假,说明要回南阳祭祖,卢植欣然同意,嘱其路上小心。

张胤让张俊等人好好休息了一天,第二天才出发。洛阳到西鄂县不过三百余里,快马两三日必可到。四天时间足够了。

张胤、张俊、张晟和管事张山并两名仆人,一共六人,皆骑马,除了从渔阳带来的一些裘皮以外,也没带什么笨重的东西,出发前去南阳老家。张胤决定祭祖用的一概用品都到西鄂再行采买,只在临行前向蔡邕求了两幅字,准备作为礼物送给族叔张识和从兄张亮。对于那位从未谋面、比自己还稍大一些的侄子张音,张胤也准备了礼物,就是那张俊从渔阳带来的五匹骏马之一。其余四匹,张胤另有用处。

如今在大汉,马的价格极其昂贵。一匹拉车的驽马都要万余钱,能骑乘的马都在数万钱,千里骏马价值数十万钱甚至百万钱,而且还是有价无市。送本家侄子一匹北疆骏马,张胤也算得是出手大方了。

张胤等六人、七匹马出太学,一路迤逦向南,渡过洛水,直奔荆州。

来东都,去南阳,是十二岁的张俊第一次出远门,一路之上大呼小叫,在“将军”背上很是兴奋。

与张胤、张晟相比,张俊要更为俊美,面如冠玉,唇若涂脂,齿似银珠,两眼更是澄澈有神,若是穿上女装,恐怕会胜过大多数女子的相貌,惹人妒忌。额头上那小块建宁二年与匪徒搏斗时受伤留下的疤,也没有破坏张俊的面相,反而俊美之中平添几分硬朗气概。

这样一个俊美少年,一路上穿城过市时回头率极高,不少少女驻足观瞧,更有几个胆大的上前拿荷包砸张俊。可惜张俊全然不予理会。

张晟在马上打趣张俊道:“这俊俏小哥是哪家郎君啊?啧啧……真是招蜂引蝶啊!”

张俊小脸一红,也不答话,只是打马前行。引得张晟哈哈大笑,其实他就是想看看张俊害羞的样子。

张胤看着两个兄弟玩笑打闹,心里也很欢喜。

穿过雉县以后,西鄂老家就算是近在咫尺了。

西鄂县在雉县之南、博望县之西,北侧紧挨着南阳郡治宛县,地理位置十分通达,物阜人足,自西汉时置县以来,一直是南阳郡三十六县中比较富裕的,县中望族富户很多,以张、陈、王、韩四姓为著。

因南阳郡是光武中兴之地,故此南阳又有“南都”和“帝乡”之称。因此南阳郡中诸县望族多有两汉开国元勋后裔。西鄂县中张氏,也就是张胤的家族,乃西汉留侯后裔;陈氏是东汉开国大将祝阿侯陈俊遗脉;王、韩两家也世代为当地著姓。

南阳郡正是后世鼎鼎有名的古丝绸之路的源头之一,商事气氛很重,上至权贵豪族,下至百姓苍头,多有参与经商的,也不以经商为耻。只不过权贵豪族经商时大多由旁支庶族子弟出面,遮掩一下而已。

进入西鄂县境之后,张胤心情激荡,莫名得对自己父亲的家族和家乡有几分期待。

离西鄂县城还有二十余里时,天色将晚,好在张胤等人遇到了前来接应自己的张氏族人。族兄张亮带着几名随从正等在路边。张胤此行出发之前十余日,就给族中去了信,言明要在寒食节时回乡祭祖。不想家族竟然派了人在城外等候迎接自己和兄弟,实在是让张胤大出意料。

张胤三兄弟不认识张亮,可张山自是认识的。张山在马上看见张亮等人,也是吃了一惊,滚鞍下马给张亮行礼。

张亮在同辈兄弟中年龄最大,和张胤是同一个曾高祖父后裔。张胤的高祖父张堪是长门长子,可惜后来张衡、张谟父子得子都太晚,到张胤这一辈时,已经是张亮年岁最长了,张亮也比张胤年长二十余岁,其子张音与张胤同岁。不过张衡一脉作为长门长子的地位倒是不会改变的。大汉国上下都很重视出身,嫡庶之分也很严格。

张亮一摆手示意让张山起来,然后快步走向张胤等人,一边走一边说道:“想必此就是吾的好兄弟吧?”

张胤和张晟、张俊也赶紧下马向张亮行礼,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道:“见过兄长。”

张亮打量着这三位兄弟,张胤等人也打量着张亮。

在张亮眼中,这三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