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胤前生喜欢饮酒却不善饮酒,一米八的大个子,饮杯酒就面红耳赤,两瓶啤酒就能醉倒,今生他的酒量要好一些,十岁就能饮酒数斗。当然此时的酒多是果酒、米酒,度数很低,比啤酒强不了多少。善饮之人狂饮一石也不稀奇,史书记载蔡邕、卢植都是此类人物。
张谟平时基本不允许张胤等小儿饮酒,张胤对此无可无不可,他是克己守身的性子,也不会主动去破坏这条家规。不过张晟却是个超喜爱饮酒的货色,年纪轻轻就有偷酒喝的习惯,被母亲王蒲发现数次,狠揍数次。不过张晟一向不改,照喝不误,但是他都是背着王蒲,绝不愿惹母亲生气。
今日张晟又偷偷买了一壶酒在张胤房中偷饮。他仰卧在榻上,双脚翘起,悠来荡去,一小口一小口慢慢喝着壶中酒,一脸满足。
张胤在练习书法,他的“悯农体”越写越有意境,张谟见了都啧啧称奇。纯儿和艾儿姊妹还是老习惯,一个研墨、一个打扇。
张胤习练书法,更多的是修炼心性。人的性格和行事风格有很多时候是受自己身体影响的,不同年龄的人内分泌不同,行事风格也不尽相同。少年人荷尔蒙多易冲动,老年人荷尔蒙少自然也就做事平稳了。张胤是十岁的身体,三十岁的心里年龄,他觉得自己就是个充满矛盾的怪物。身体在成长,他控制不了,所以他要修炼心性,让身心平衡。
张胤如今名声之响,很多所谓名士都未必如他。张胤绝没有想到杨熙“戮贼救父,孝勇无双,少年楷模”的十二字评语,给他带来了如此大的名声和纷扰。幽、冀两州的少年争先前来与他结识,文武两面的英才都有。张举、张纯也一起来过,不过张胤没见到两人的好友褚燕。
张胤小小年纪做悯农诗、创悯农书,展其文才仁心;戮贼救父,显其孝勇。可以说在道德和才学上都已经是很多人望而仰止的高峰了。
对于找上门来的,张胤一般都是推脱不见,实在躲不过的也仅是见见即止,不写字、不比武。不过今日他已经决定要破例了,因为门外来了一个少年,十四五的样子,自称是辽西令支人,随父亲路过渔阳,听说悯农郎君逐贼救父、射艺了得,生了比试之心,趁其父不注意时,独自一人背弓负箭前来寻张胤比试。张胤听门仆报出其名字时就大感兴趣,因为此人自称叫韩当。
张胤不确定此韩当是不是历史上的江东虎臣韩当韩义公,因为他根本记不清三国人物的出生地,前生他一直以为韩当、程普、黄盖等人都是生在江东的武将,所以他要亲自确认一下。
张胤与韩当方一对话,凭直觉就觉得此人必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江东大将。此韩当性格耿直,年纪虽少,却有担当、有胆魄,英气逼人,绝不是等闲人。
张胤答应与韩当比试射术,两人约定先比步射,后比骑射,如不分胜负就互射一箭。张晟做中,也就是裁判。
两人的比试当然也是背着张谟等人进行的。
步射两人约定在十步内连续用立射、弓步射、跑动射、急停射、转身射五种射法射五十步外的箭靶,中靶心多者、速度快者为胜,也就是说要在六十步到五十步之间的十步内完成五箭。此五种射法都是大汉积射士作战常用的射箭姿势。
骑射则不论姿势,只需在五十步外骑马奔行中连射五箭,唯一不同的是要射不同的五个靶子,中靶心多者、速度快者为胜。
张胤和韩当先比步射。按客先主后的习俗,韩当先射。韩当用自己带来的弓和箭,立在六十步外,双足并立,与肩同宽,左手捏四支箭在无名指与中指之间,箭羽向内,然后握弓,右手将第五支箭搭在弦上,弯弓如月,绷紧身体,竖着耳朵听张晟的号令。张晟的“开始”刚刚喊出,韩当的第一支箭就已经中在靶心,然后左脚踏前一大步成弓形,右手抽箭搭弦,引弓再射,又中靶心。接着跑动起来,在跑动中的第二步射一箭,第四步急停又射一箭,皆中靶心,紧接着右脚迈出,落地成轴心脚,转身、弯弓、瞄准,左脚落地时箭已经射出,转身背射,再中靶心。
张晟刚刚数了五个数,心下骇然:“这厮厉害,不知道阿兄能胜否?”
“好。韩大兄射术果然高明,仅七步就用五个姿势射中五箭,着实厉害。”张胤拍手大声赞道。
韩当也不说话,做了个请的姿势。
张胤微微一笑,取弓箭,走上前在离靶六十步外站好。一样是双足并立,与肩同宽,左手握弓,在无名指与中指之间夹着四支箭,箭羽向内,右抱满月,持箭搭弦。韩当一见张胤摆出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姿势,就明白他是要用和自己一样的姿势射这五箭。
张胤也不解释,听到张晟发出号令,连续射出五箭,和韩当用的姿势一模一样,也是五箭皆中,张晟也是刚刚数到五。
韩当见张胤射完,微微点头,心道:“确实有些本事,这连珠箭可不是人人都能做出的。”不待张晟说话,就说道,“这局平手。再来比试骑射。”
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