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给郭珍增加官职俸禄还有承袭武定候爵位,但家里钱还是不够花销。甚至到了要卖父皇朱元璋赐给自己的家具这么一个地步,明实录曾经提及有人“僣买永嘉大长公主府卧床”。
正统十二年,郭玹去世。郭聪(郭玹的儿子)和郭昌(郭镇和永嘉公主的孙子)都想要袭爵武定侯,张太皇太后已经早薨,便都被明英宗给否决了,但也都给了指挥佥事的职务。这其中幕后也是存在故事的,先往下看。
永嘉公主饶是聪明,但是限于郭家的隐情难以反驳。后来发生土木之变,明代宗登基等事,永嘉公主作为朱元璋的女儿,知道大义所在,便不再上诉。到了景泰六年九月初一,永嘉公主知道自己大限将至,于是做了一个决定,为了自己丈夫郭镇的孙子郭昌能够有个好前程。明实录记载,“永嘉大长公主奏,近见京师军马数多用粮浩大,愿以永乐、宣德、正统间所买直隶无锡县田一处,计一千二百余亩,岁入租粮七百余石,尽归有司以助供给”。永嘉公主写得相当有水平啊,决计不提洪武、建文和景泰之事,否则朱祁钰哪里敢收下明太祖朱元璋的钱哩,也不能要自己的钱罢(建文时期是个忌讳)。于是,明代宗应允,且对永嘉公主一家格外另眼相看,大臣们也颇为赞许。
几天之后,永嘉大长公主薨。太祖高皇帝第十二女,母惠妃郭氏,洪武九年生,二十二年册封为永嘉公主,配驸马都尉郭镇;永乐三年封长公主;二十二年加封大长公主。至是薨,享年八十。老太太用自己最后的私房钱(从上面来看,好似轻描淡写,一处地产而已,但是其目的是为了不让明代宗心软拒绝罢了。如果永嘉公主真有那么多的田产,家里还至于卖家具么?她的钱从何而来,朱元璋给了一些陪嫁,建文、朱棣、仁宗、宣宗、朱祁镇和朱祁钰登基时赏赐的钱物也),换来了自己后代走上中兴之路。
因为大臣们大都倒向了永嘉公主的后人这一面,于是郭昌比较顺利袭爵武定候。具体时间应该是在景泰七年,一年后,南宫之变发生,朱祁镇复辟,将郭昌的爵位革除。天顺三年的时候,明英宗清算石亨等“功臣”,为了缓和矛盾拉拢郭家,便又恢复了郭昌的爵位。郭昌于天顺五年去世,孩子还小不能暂时袭爵。
到了朱见深的成化年间,郭昌的儿子郭良袭爵武定候。但是郭良向明宪宗提的要求太多,遂被朱见深所日益厌恶。郭聪(郭玹的儿子)看到机会来了,便上告说,郭良不是郭昌的儿子。于是郭良倒霉了,被停爵。好在朱见深没有将武定候的爵位转赐给郭聪,但是郭良不服,继续告状。明宪宗也烦了,甚至将郭良给抓起来关了一阵子。等其出狱后,还是上诉不断。朱见深最后火大了,说你还是还来烦我,连你的官职也免掉。
郭良这才不敢说话,直到弘治年间,郭家的族人上奏,请求将武定候的爵位赠给郭家之人承袭。朱祐樘同意,但是郭昌的俩儿子郭良和郭昭为了爵位相争,起因就是当年郭聪给上奏的内容。大臣们说郭良的确是郭昌的儿子,于是郭良才继续袭爵了武定候。郭良的儿子就是郭勋,一个颇有争议的名臣。既有颇多能力,却也争名夺利。郭勋最后死于狱中,导致郭家再度遭受大的灾难。好在后来,郭家还是承袭了武定候,繁衍了下来。
郭家的事情就是这么乱,尤其是郭英的儿子和孙子那两代人,存在着巨大的争议和疑点。史料或称郭珍为永嘉公主之子,有的称是永嘉公主的孙子。
明实录记载,正统八年三月,武定侯郭玹母太夫人徐氏卒,遣官致祭,命有司营葬。正统十二年七月,郭玹也去世。该年十二月,明实录记载,“命故武定侯郭玹子聪为指挥佥事、锦衣卫带俸,先是玹伯母永嘉大长公主欲令其孙珍夺袭玹侯爵,与聪互奏。下英国公张辅等覆核,言‘聪、珍皆前武定侯英曾孙,聪祖铭嫡次;珍祖振庶长。聪于例当袭爵。’上不从,止授聪指挥佥事”。
因为太皇太后张氏已经薨逝多年,朱祁镇亲政,一看俩家为了爵位相争,好,谁也不给了。其实这也说明朱祁镇的确长大了,还是有自己的见解。这清官难断家务事,所以朱祁镇干脆采取了全部按压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明英宗是个聪明人,他从张辅等人的报告中发现问题了。朱祁镇追究之下,翻起了十二年前的老账,发现正统元年的时候,永嘉公主说的竟然是让儿子郭珍来袭爵武定候。这儿子和孙子能是一个人么?断断不能。现在郭珍应该已经几年前就去世了,争夺武定候爵位的肯定是郭镇的孙子郭昌。朱祁镇后来搞清楚了原委,原来是这么回事,不好办啊。考虑之下,明英宗将郭聪和郭昌都给取消了袭爵的资格。或许,这个典故就对应了西游记书中,孙悟空曾经对八戒说到,“兄弟莫要胡说!那女子十八岁,这老妇有八十岁,怎么六十多岁还生产?断乎是个假的,等老孙去看来。”
不但明实录、明史记载郭家内容频频错误,而且郭玹的墓志铭也是如此。这个墓志铭是罗亨信撰文,顾兴祖书丹,沐昕篆额。
那么一个巨大的问号产生了,为何几乎所有的史料关于郭家,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