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回 明仁宗溺爱 郭贵妃陪殉(5 / 9)

疑皇帝的死因和此有关。

郭氏乃明朝开国功臣郭英的孙女郭端肃,因其深得朱高炽喜爱,进封贵妃,生有三子一女(郭氏好像还有个妹妹,嫁给了朱高煦)。明仁宗显然十分喜爱郭氏,在永乐二十二年十月,册妃张氏为皇后,郭氏为贵妃,说明郭氏地位仅次于皇后张氏。同月,提拔郭英的儿子郭钫为旗手卫指挥使;提拔郭墱为勋卫通政使;将郭坛封为左军都督府都督同知兼(嗣)武定侯(武定候郭英在靖难之役中曾经和朱棣作对,因此被朱棣给罢官归家。1403年郭英有可能被明太宗赐死,虽然被追封为营国公,但是朱棣没有让郭家后人袭爵。这里面肯定有内幕,待会再做分析)。现在朱高炽将郭铭追封为武定候,并让其子郭坛给继承了武定侯爵位,封徐氏为武定候夫人,明显是讨好郭贵妃了)。但是说明在朱高炽的心目中,郭贵妃的地位很高甚至超过了皇后。

那么张皇后嫉恨郭贵妃就在意料之中了,而且诸多的大臣对此也都很不满,明仁宗太偏心了。很可能就是因此,1425年五月,朱高炽驾崩,张皇后一看时机到了,便下令郭贵妃被殉葬。

朱瞻基为了缓和矛盾,于是便对郭家人格外开恩。在宣德二年四月,将郭玹(就是郭坛,估计是在1425年的时候,郭家土字辈的后人全部改名增加一横,变为王字辈)任命署宗人府事;宣德五年二月,还宽恕了郭玹的罪过。这个郭玹让手下人霸占沧州南皮县民十七家的土地,给自己修建庄园。天津右卫指挥吕昇为了谄媚郭玹,将官军屯田一千九十余亩送给了其。明宣宗只是令郭玹改过,将吕昇和郭玹的手下人给逮捕归案。

这个郭玹后来在正统九年,被朱祁镇加封为镇守宣府佩镇朔将军印,正统十二年去世。

白骨精所变的老头儿和老妪,说的到底是何人?说来话长,这要从郭英开始说起。郭英是开国功勋,朱元璋封武定候,朱棣追封其为营国公。郭英的长子郭镇,是驸马都尉,娶了朱元璋的女儿永嘉公主,生子郭兰、郭蕙、郭荃。

郭英次子郭铭的职务只是辽府典宝,郭铭女儿郭氏却是朱高炽后来的郭贵妃。郭铭之子郭坛,后来改名为郭玹。

郭英和耿炳文一样,是朱元璋留给朱允炆的护国大将。郭英1403年忽然去世,被革去爵位,自然朱棣不肯让其后人承袭武定候。直到1424年,郭英的孙女成了明仁宗的贵妃,因此朱高炽便违反了一些规则,将武定候的爵位赐给了郭坛(而不是郭珍,按情理郭英的长系孙郭珍才更应该袭爵,然而这个郭珍却有着隐秘的故事),贵妃的父亲郭铭也被追封为武定候。

郭铭是郭英的次子,长子是永嘉公主的丈夫郭镇。那么朱高炽的姑姑永嘉公主便很不满意,经常提起上诉,认为武定候爵位应该传给自己的长系后裔,而不应该是次系的郭坛,但是朱高炽没有搭理她。

在宣德年间,永嘉公主继续抗议,朱瞻基左右为难,只好拿“先皇”来做挡箭牌,敷衍永嘉公主。

朱瞻基驾崩,朱祁镇登基后,永嘉公主还是要讨个说法。正统元年三月,明英宗(其实是其奶奶太皇太后张氏的意思,朱祁镇才9岁能干啥)给永嘉公主下旨,说永嘉大长公主您所说的郭玹承嗣武定侯之事,那是以前先皇所定。我已经将郭珍封为了锦衣卫指挥佥事,来侍养您啊。您是太祖的女儿,怎么能老是斤斤计较这些事情呢?这必定是郭珍不满意,请您教训郭珍严格遵守礼法,否则的话,祖宗之法可不饶他哦。

永嘉公主肯定不高兴,但没有办法。郭珍和郭玹两家的矛盾继续升级,不断互相攻击告发。在正统五年六月,明实录记载了,朱祁镇致书永嘉大长公主曰,“得奏言所买净身人杨敬因盗金册自经。夫自净身者,祖宗有禁买之违法。及其为盗,乃不送官,而致其死,又违法矣。曾祖姑高年虑不及此,必皆指挥郭珍之罪。今念至亲,宥珍不问。自今望戒珍,凡百谨守礼法庶全亲亲之谊”。俩家之争,通过上面的描述可见一斑。因为此时张太皇太后尚且在世,要维护丈夫朱高炽的尊严,便还是有所偏向郭玹一家,继续按压郭珍和永嘉公主。

张太皇太后在正统七年薨逝,郭家的命运开始逐渐转变方向。正统八年五月,永嘉公主是个聪明人,便试探着婉转上奏朱祁镇,说自己年老,打算给自己在江宁县循翚乡造坟。明英宗同意(也只好同意),但是钱谁出?朱祁镇也不乐意放血,便开始磨蹭,然而几个月后,永平公主也薨了。永平公主是朱棣的第二个女儿,明英宗便下令让官员们负责给营造坟墓事宜。因为永嘉和永平俩人现在都是大长公主的衔号,朱祁镇也只好都给掏钱,永嘉公主其实是沾了永平公主的光儿。

那么永嘉公主的家里日子并不太好过(仅从郭珍官不大的角度出发,家里的日子应该还能宽裕;但是其奶奶永嘉公主是朱元璋的女儿,所以府上得有个排场才行。这样一来,公主和郭珍的俸禄便显得紧张的很),从朱棣开始,朱高炽、朱瞻基和此时的朱祁镇都对其家比较漠视。从明实录里面的内容来分析,永嘉公主多次上言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