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留心防着八戒言语,途中更要仔细。倘一时有妖精拿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西方毛怪,闻我的手段,不敢伤我师父’。
这是什么意思,看来吴承恩对朱瞻基还是整体认可的。是在希望明宣宗不要和朱棣一样穷兵黩武、宗室相残,而更要注重发展国力民生。是在“劝导”其和朱元璋学习,采用明太祖的治国安邦之术。老朱对于周边国家,策略是凡奉大明为宗主者,一概平安相处。当然了,主要是明太祖认为这些国家不够富庶,成本大于收益,与其征伐不如安抚而已;朱棣则雄心浩然,致力于开疆扩土,陶醉于树立国家各种内外形象“工程”。代价就是将父亲和侄儿攒下的家底儿给挥霍殆尽,典型的例子就是1421年正月明太宗正式迁都北京,没过仨月,紫禁城大火将三大殿焚毁。朝廷没钱,重建工作只能搁置,还是到了1440年朱祁镇才给完成的(明英宗是个爱花钱的主儿,顺便修建了乾清宫;1459年又营建了西苑)。即使如此,朱棣还是继续派遣郑和下西洋(其实如果当时要是发展双边贸易的话,倒是个财政来源。可惜明太宗的做法基本上是只支出不收益,相反却有点儿促进了西洋、南洋各国的发展)。朱元璋和朱棣的出发点其实都没有错儿,问题是继承人是否具备你们的能力呢?还有个结论就是,关于明仁宗的郭贵妃殉葬之谜,看来和朱瞻基并没有关系,都是朱高炽的大老婆干的“好事”,是非要将“情敌”置于死地啊。当然了,如果朱高炽真的和郭贵妃那么频繁不爱惜身体,或许我们也能理解张氏一些,毕竟人家才是真正患难夫妻,郭贵妃在一定程度上算是“凶手”罢。朱瞻基在这个事情上,可以算是个不说话的“好人”。然而对待叔叔、婶婶和堂兄弟们,就是个“坏人”了。
很明显了,此时的孙悟空,既映射了朱元璋也顺便隐指朱祁镇。
继续看猴儿,噙泪叩头辞长老,含悲留意嘱沙僧。一头拭迸坡前草,两脚蹬翻地上藤。上天下地如轮转,跨海飞山第一能。顷刻之间不见影,霎时疾返旧途程。独自个凄凄惨惨,忍气别了师父,纵筋斗云,径回花果山水帘洞去了。忽闻得东洋大海水声聒耳,想起唐僧,止不住腮边泪坠,停云住步,良久方去。
此时此刻,不知多少人看到这里,亦是心酸。爱之爱竟为爱伤,情中情总被情迷。此处没有君释道儒阴阳纠缠,唯是贤愚善恶真心混成一团。
大圣何时归来???!!!
如果时光真能够倒流,凯撒宁愿希望大圣不要归来罢。那么此时的大圣为何流泪究竟为何?因为猴儿已经主要成了朱祁镇。
1449年九月朱祁镇被尊为太上皇,后来在西元1450年八月,朱祁镇终于又返回了大明。
明英宗眼望着出来迎接的一台小轿和那么可怜巴巴的几个人员(还没有也先给自己配备的蒙古扈从人数多哩),心里是又高兴又伤心。物是人非,黯然的进了南宫大内,被软禁了起来。当夜,宴会之后。朱祁镇躺在自己的小床上,肯定是泪流满面,就这么度过了难熬的6年多啊。
国无二主,结果朱见济在1453年离奇夭折、朱祁钰此后性格大变、1457年于谦等人被杀。何忍?朱祁钰最终惨死,但其竟没能还有个儿子存活下来。“正统”传承观念,不知道“杀死”了多少人?
吴承恩先生对明英宗的态度很奇怪,恐怕自己都难以说个清楚的。但是西游记第五十八回的回目就是“二心搅乱大乾坤,一体难修真寂灭”。这个“真”,是说的到底是朱祁镇还是朱祁钰?无论是两人中的哪个也好,作者都在表达出这兄弟俩的“真性”已经渐渐“寂灭”了。
猴儿是被白骨夫人连累被唐僧赶走的,大家很熟悉白骨精,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嘛。但是这个白骨精是怎么成精的?从四生六道的角度来说,那是难以解释的事情,这骷髅是没法成精的,因为它是个死物件儿,没有灵没有情,绝对不是众生之一。
但是这个白骨精还就真成精,还有情了,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呢?越解释只会越糟,这骷髅原本应是是无情之物,也谈不上九窍八孔,那是无论如何也难以突变成妖的。
骷髅成精还稍微好说点,后来的几棵树妖更是如此,佛门和道教都很难合理解释这个事情的。因为这个草木明显更是无情之物,断不能是有情的(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至于摩尼珠亦是如此,是不可能被佛家让它生情突变成众生的。那个关于猴儿在凌霄宝殿前的描述,其实是大圣的法身佛斗战形象,跟个发着金光的高速旋转圆球儿差不多。
这个白骨尸魔是谁?最大的怀疑人物是明仁宗朱高炽的郭贵妃。在1425年明仁宗驾崩,殉葬共计5人,就有郭氏在内的。相当可疑的是她给皇帝生了三个儿子啊,于情于理都不应该殉葬的。
关于郭氏的记载很少,我们并不能详细考证此中隐情。只能怀疑两点,首先郭氏是最受朱高炽宠爱的,被皇后所忌恨;还有就是朱高炽疑似和郭氏那啥太过频繁,让人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