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寒园。阅:龙吟月(3 / 4)

生相反的效果:

原来我从小就生活在一个谎言的世界。甚至连官方的语文教科书都是假的,这世上还有真的可信的事情吗?这对儿童的三观是一次崩塌。

这几个小学时代的故事对我们来说已经太过幼稚了,现在以我们的阅读面完全可以轻易辨别出他们的真假。然而世上还有其他很多类似的故事,有着更为精妙的包装。很多人孜孜不倦地阅读着名人传记,妄图从中得到些成功的真谛。但这些传记背后的作者不会告诉你他们成功的全部真相。

他们不会告诉你,王石的父亲当年是王震王胡子的部下;任志强不会告诉你他父亲是曾经的商业部副部长;潘石屹不会告诉你他的发迹是和女富豪张欣结婚后开始的;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他的发迹和他的三次婚姻有关,嗯,男版邓文迪,一次跳得比一次高。或者还可以再加上某条一直很火的**,

“盖茨的书不会告诉你他母亲是IBM董事,是她给儿子促成了第一单大生意,巴菲特的书只会告诉你他8岁就知道去参观纽交所,但不会告诉你他国会议员的父亲带他去的,是高盛的董事接待的。”

文青们别得意,与之类似的还有你们的穷游女神Molly,你们最喜欢最受感动的这些话:

身体和心灵总要有一个在路上。

人的一生中,总要有一次为了理想而奋不顾身抛下一切,许多年后回想起来才不会后悔。

现在火爆异常,一直高烧不退的去拉萨“净化灵魂”,骑行318成为纯粹的人,全世界穷游旅行。

旅游能净化个屁的灵魂啊。

风景一会就看腻了,主要还是要与人文景观,历史地理所学的知识结合起来才能达到真正的知行合一。你没一点历史文化知识积淀,看到伦勃朗也只是匆匆拍个照,还能像人家一样,一看三个小时,感动到流泪还晕倒?到了欧洲,逛到罗马梵蒂冈美术馆,看到了拉奥孔,你最多知道这个和古希腊、特洛伊木马有关,怎么会想到歌德,莱辛,以及与此影响整个西方艺术史的争端?没一点积淀看到1825年帕里斯发明的幻盘你能跟电影的产生原理,视觉暂留和似动现象联系起来?逛到但泽也只是看看风景而已,没看过《铁皮鼓》《狗年月》《猫与鼠》,不知道君特格拉斯,不知道但泽支离破碎的历史,你说你啥都不知道,风景一看就忘,只会傻呵呵拍拍风景照,能受到什么震撼,能有什么知行合一?

但文青的市场需求就在这,Molly的出现完美地满足了他们的幻想,颜美身材好还能任性地到处穷游。不知多少女生因此吵着和男朋友分了手。

直到后来曝出Molly不是穷游,一直都有赞助,住的也是豪华大酒店,每天几千。这样的行为已经是一种欺骗。你告诉他们说走就走的旅行,却没告诉他们你背后有着企业进行赞助,所以才能走得这么潇洒。

文青们可能只想到了灵魂和自由,并未想到可能两个礼拜都不能洗澡,没有网络,手机没信号,晚上到处都是蚊子咬,没空调……

这些似乎不能说成鸡汤,说迷魂汤可能更贴切一点。一剂灌给困在繁琐无聊的都市生活中的文青男女的虚幻的迷幻汤,完美地满足了他们的精神需要。

这些故事里,他们只强调了个人的任性的自由而放弃承担责任。

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这庶几是孝、是仁的一种表现。

我并不认为辞职旅行,拦路搭车,到处蹭吃蹭喝比兢兢业业认真工作,背负生活重担的人更高尚或更出色。

你走之后留给的是家人无尽的担心,他们只告诉你穷游,告诉你搭车,没告诉你这背后安不安全,父母会不会因此白了头。你被灌了迷幻汤一走了之之后正在上升的职业生涯很可能会因此中断,而回来后发现存款没了,女友跟人跑了,灵魂似乎也没得到什么提升。

谁不迷恋自由?谁不想去环游世界?谁不想只做自己喜欢的事?

每个人都有追求自由的权利,但你的自由不能让他人为你买单。

你难道能说那些因照顾家人感受,而默默埋下自己心底理想的人,他们活得没有意义?

他们编造这些鸡汤,这些成功学无非是出于背后的利益,好像我国伟大领袖ChairMao为了赶英超美而鼓励全国人民,“天才就是1%的天分加上99的汗水”。可ChairMao没有告诉你后半句是,“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

另一个方面,这些成功学,鸡汤文本身能够流传是因为:

人民群众喜闻乐见。

你要真相还是心理安慰?

人民群众选择心理安慰。

这个世界的大部分真相是很残酷的:

家境贫寒的你的努力奋斗,在现在这个时代,不仅是中国,也包括社会阶层固化的英国,很多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