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不上别人显赫家族的一句话。
这世上确实是有天赋这种东西的,小学初中题目简单不觉得,上了高中有人不听课期末考第一。你每天晚自习依然是倒数。
这世界从来没公平过,真相永远都是残酷的。
人民群众既然无力改变,只能编造谎言,给自己制造麻醉剂。
这些鸡汤文、成功学的背后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市场需求。
最后,不好意思我也骗了你,如果你能看到这里。在反鸡汤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谣言。比如我在之前举得比尔盖茨和巴菲特的例子:
“盖茨的书不会告诉你他母亲是IBM董事,是她给儿子促成了第一单大生意,巴菲特的书只会告诉你他8岁就知道去参观纽交所,但不会告诉你他国会议员的父亲带他去的,是高盛的董事接待的。”
我在写作过程中查阅了百科和维基,对他们的父母都有介绍:
盖茨的母亲
玛丽·麦克斯韦尔·盖茨(英语:MaryMaxwellGates,1929年7月5日-1994年6月10日)是一名美国商业界人士。盖茨曾于1975年至1993年任华盛顿大学校董事。她是金县联合劝募协会(KingCounty’sUnitedWay)的首名女性总裁,还是全国联合劝募协会(UnitedWayofAmerica)执行理事会的首名女性主席。值得注意的是,她在任全国联合劝募协会执行理事会主席期间与IBM的首席执行官约翰埃克斯(JohnFellowsAkers)共事。她还是第一洲际银行公司(FirstInterstateBank)的首名女性主管。玛丽之子威廉·亨利·盖茨三世(比尔·盖茨)是微软公司的创建者之一。1
也就是说,盖茨的母亲并不是IBM的董事,她与IBM唯一的交集,就是与其执行官共事过。
巴菲特的父亲:
沃伦-巴菲特生于1930年,他的父亲霍华德-巴菲特的确是美国国会众议员,但他是在1942年才第一次当选的,当时巴菲特已经12岁了。也就是说,当巴菲特“在8岁的时候参观纽约证交所”时,根本不可能受到国会议员一般的待遇。
显然盖茨和巴菲特家境是不错,他们的父母也都能给他们以一定的帮助,但并没达到如此夸张的地步。
还有爱迪生那后半句话,与前半句谣传流传的以一样广,如果有爱迪生说过这句话一定有对应的原文,可在英文世界里并没有。唯一对的上号的是这么两句话:
我没有一项发明是碰巧得来的。当看到了一个值得人们投入精力、物力的社会需求有待满足后,我就一次又一次地做实验,直到它化为现实。这得最终得归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这和中文版本的前半句一样,后面多的这半句大意是“因此,天才不过是一个经常能完成自己工作的聪明人而已”。也没有说“灵感更重要”。
而且这中文世界这广为流传的后半句,和爱迪生一贯为自己打造的努力勤勉的形象不符。
这种为反而反的“反鸡汤”本质上和鸡汤也没什么区别,都是一次对民众精神需求的精准把握。只不过前者是“正能量”的虚幻安慰,后者可以算作是对现实不满的一次感情的宣泄。最后不知会把人引到什么地方去。
原谅我骗了你,这世界本就是一个罗生门,人民要的也不是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