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锯,熟铁锻成薄条,不钢,亦不淬健。出火退烧后,频加冷锤坚性,用锉开齿。两头衔木为梁,纠篾张开,促紧使直。长者刮木,短者截木,齿最细者截竹。齿钝之时,频加锉锐而后使之。
【译文】
锯是这样做成的:先把熟铁锻打成薄条,锻造中既不掺杂钢也不需要淬火,把薄条烧红取出来退火以后,再不断进行敲打,使它变得坚韧,然后就用锉刀开齿,锯片也就做成功了。锯的两端是用短木作为锯把,锯的中间连接一条横梁,用竹篾纠扭使锯片张开绷直。长锯可以用来锯开木料,短锯可以用来截断木料,锯齿最细的则可用来锯断竹子。锯齿磨钝时,就用锉刀将一个个锯齿锉得锋利,然后就可以继续使用了。
刨
【原文】
凡刨,磨砺嵌钢寸铁,露刃秒忽①,斜出木口之面,所以平木,古名曰“准”。巨者卧准露刃,持木抽削,名曰推刨,圆桶家使之。寻常用者横木为两翅,手执前推。梓人为细功者,有起线刨,刃阔二分许。又刮木使极光者名蜈蚣刨,一木之上,衔十余小刀,如蜈蚣之足。
【注释】
①秒忽:古代以万分之一寸为一秒,十分之一秒为一忽。秒忽即指很短。
【译文】
刨子是把一寸宽的嵌钢铁片磨得锋利,斜向插入木刨壳中,稍微露出点刃口,用来刨平木料。刨的古名叫做“准”。大的刨子是仰卧露出点刃口的,木料用手拿着在它的刃口上抽削,这种刨叫做推刨,制圆桶的木工经常用到它。平常用的刨子,则在刨身穿上一条横木,像一对翅膀,手执横木往前推。精细的木工还备有起线刨,这种刨子的刃口宽二分。还有一种叫做蜈蚣刨,刨壳上装有十几把小刨刀,好像蜈蚣的足,能把木面刮得极为光滑。
凿
【原文】
凡凿熟铁锻成,嵌钢于口,其本空圆,以受木柄(先打铁骨为模,名曰羊头,杓柄同用)。斧从柄催①,入木透眼,其末粗者阔寸许,细者三分而止。需圆眼者则制成剜凿为之。
【注释】
①催:同“锤”,即敲打。
【译文】
凿子是用熟铁锻造而成的,凿子的刃部嵌钢,上身是一截圆锥形的空管,用来方便装进木柄(锻凿时先打一条圆锥形的铁骨做模,这叫做羊头,加工铁勺的木柄也要用到它)。用斧头敲击凿柄,凿子的刃就能方便插入木料而凿成孔。凿子的刃宽的一寸,窄的约三分。如果要凿成圆孔,则要另外制造弧形刃口的“剜凿”来进行。
锚
【原文】
凡舟行遇风难泊,则全身系命于锚。战船、海船有重千钧者,锤法先成四爪,以次逐节接身。其三百斤以内者,用径尺阔砧,安顿炉旁,当其两端皆红,掀去炉炭,铁包木棍夹持上砧。若千斤内外者则架木为棚,多人立其上共持铁链。两接锚身,其末皆带巨铁圈链套,提起捩转,成力①锤合。合药不用黄泥,先取陈久壁土筛细,一人频撒接口之中,浑合方无微罅②。盖炉锤之中,此物其最巨者。
【注释】
①成力:全力,合力。
②罅:空隙。
【译文】
每当船只航行遇到大风难以靠岸停泊的时候,它的安全就完全依靠锚了。战船或者海船的锚,有的重量达到上万斤。它的锻造方法是先锤成四个铁爪子,然后才将铁爪子逐一接在锚身上。三百斤以内的铁锚,可以先在炉旁安一块直径一尺的砧,当锻件的接口两端都已烧红了,便掀去炉炭,用包着铁皮的木棍的一端把它们夹到砧上锤接。如果是一千斤左右的铁锚,则要先搭建一个木棚,让许多人都站在棚上,一齐握住铁链,铁链的另一端套住锚身两端的大铁环,把锚吊起来并按需要使它转动,众人合力把锚的四个铁爪逐个锤合上去。接铁用的“合药”不是黄泥,而用筛过的旧墙泥粉,由一个人将它不断地撒在接口上,一起与铁质锤合,这样,接口就不会有微隙了。在炉锤工作中,锚算是最大的锻造物件了。
针
【原文】
凡针,先锤铁为细条。用铁尺一根,锥成线眼,抽过条铁成线,逐寸剪断为针。先锉其末成颖,用小槌敲扁其本,钢锥穿鼻,复锉其外。然后入釜,慢火炒熬。炒后以土末入松木火矢①、豆豉三物掩盖,下用火蒸。留针二三口插于其外,以试火候。其外针入手捻成粉碎,则其下针火候皆足。然后开封,入水健之。凡引线成衣与刺绣者,其质皆刚。惟马尾刺工②为冠者,则用柳条软针。分别之妙,在于水火健法云。
【注释】
①松木火矢:松木炭粉。
②马尾刺工:福建马尾那里的刺绣工。
【译文】
制造针的具体步骤大体上是:先将铁片锤成细条,另外在一根铁尺上钻出小孔作为针眼,然后将细铁条从线眼中抽过便成铁线,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