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时提,去梭时不提。天上织女的那种纺织技术,现在人间的巧匠也都能较全面地掌握了。
穿经
【原文】
凡丝穿综度经,必用四人列坐。过筘之人手执筘耙先插,以待丝至。丝过筘,则两指执定,足五七十筘,则绦结之。不乱之妙,消息全在交竹①。即接断,就丝一扯即长数寸。打结之后,依还原度,此丝本质自具之妙也。
【注释】
①交竹:一种工具,可将丝上下分开,不致紊乱。
【译文】
将蚕丝穿过综再穿过织筘,需要四个人前后排列坐着操作。掌握穿筘的人手握筘钩先穿过筘齿中,等对面的人把丝递过来准备接丝。等丝经过筘后,就用两个手指捏住,每穿好五十到七十个筘齿,就把丝合起来编一个结。丝之所以能够不乱,其中的奥妙全在将丝分开的交竹上。如果是接断丝,就把丝一拉就伸长几寸。打上结后,仍会回缩到原来的长度,这种良好的弹性是丝本身就具有的。
分名
【原文】
凡罗,中空小路以透风凉,其消息全在软综①之中。衮头②两扇打综,一软一硬。凡五梭三梭(最厚者七梭)之后,踏起软综,自然纠转诸经,空路不粘。若平过不空路而仍稀者曰纱,消息亦在两扇衮头之上。直至织花绫绸,则去此两扇,而用桄综③八扇。
凡左右手各用一梭交互织者,曰绉纱。凡单经④曰罗地,双经曰绢地,五经⑤曰绫地。凡花分实地与绫地,绫地者光,实地者暗。先染丝而后织者曰缎(北土屯绢,亦先染丝)。就丝绸机上织时,两梭轻,一梭重,空出稀路者,名曰秋罗,此法亦起近代。凡吴、越秋罗,闽、广怀素⑥,皆利缙绅当暑服,屯绢则为外官、卑官逊别锦绣用也。
【注释】
①软综:即绞综,以软线制成,用以织平纹。
②衮(ɡǔn)头:相当于花机中的老鸦翅,即织地纹的提花杠杆。
③桄综:辘踏牵动的综,八扇桃棕,此起彼伏,即织成花纹。
④单经:经线单起单落叫单经,双起双落叫双经。
⑤五经:经线每隔四根提起一根,叫五经。
⑥怀素:即熟罗。
【译文】
“罗”这种丝织物,中间有一小列纱孔排成横路,用来透风取凉,织造的关键全在于织机上的绞综。绞综的两扇衮头一软一硬,打综既可织成平纹,又可起绞孔。一般织五梭或者三梭(多的能织七梭)之后,提起绞综,自然就会使经丝绞起纱孔,形成清晰的网眼。如果是全面地起纱孔,不排成横路而显得稀疏的,叫做纱。织造的关键也在于绞综的两扇衮头上。至于织造其他的绫绸时,就要去掉绞综的两扇衮头,而改用桄综八扇。
用左捻、右捻的丝线,一梭一梭地交互织成的,叫做绉纱;单起单落地织成的叫做罗地;双起双落地织成的叫绢地;五枚同时织成的叫绫地。花织物分平纹地与绫纹地两种结构,绫纹地光亮,而平纹地较暗。先染丝而后织的,叫做织锦(北方叫做屯锦的,也是先染色的)。如果在丝织机上织两梭平纹,一梭起绞综,形成横路的,叫做秋罗。这个织法也是近代才出现的。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的秋罗以及福建省、广东省的熟纱,都是大官们用来做夏服的;屯绢则是不够资格穿锦绣的地方官、小官所用的。
熟练①
【原文】
凡帛织就犹是生丝,煮练方熟。练用稻稿灰入水煮。以猪胰脂陈宿一晚,入汤浣之,宝色烨然。或用乌梅者,宝色略减。凡早丝为经、晚丝为纬者,练熟之时每十两轻去三两。经、纬皆美好早丝,轻化只二两。练后日干张急,以大蚌壳磨使乖钝,通身极力刮过,以成宝色②。
【注释】
①熟练:即煮练。利用化学药剂除去丝胶的过程。
②按:此节似应在“穿经”一条之后,因与上下两节均不连贯。
【译文】
丝织品织成以后还是生丝,要经过煮练之后,才能成为熟丝。煮练的时候,用稻秆灰加水一起煮,并用猪胰脂浸泡一晚,再放进水中洗濯,这样丝色就能很鲜艳。如果是用乌梅水煮的,丝色就会差些。用早蚕的蚕丝为经线,晚蚕的蚕丝为纬线,煮过以后,每十两会减轻三两。如果经纬线都是用上等的早蚕丝,那么十两只减轻二两。煮过之后要用热水洗掉碱性并立即绷紧晾干。然后用磨光滑的大蚌壳,用力将丝织品全面地刮过,使它现出光泽来。
龙袍
【原文】
凡上供龙袍,我朝局在苏、杭。其花楼①高一丈五尺,能手两人扳提花本,织来数寸即换龙形。各房斗合,不出一手②。赭黄亦先染丝,工器原无殊异,但人工慎重与资本皆数十倍,以效忠敬之谊。其中节目微细,不可得而详考云。
【注释】
①花楼: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