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 上篇 乃服》译文(3 / 13)

之时,恐其即食一口,则其病为胀死。三眠已过,若天气炎热,急宜搬出宽凉所,亦忌风吹。凡大眠后,计上叶十二餐方方腾,太勤则丝糙。

【注释】

①蚕妙:幼蚕。

②顶格:以木为格,扎于屋顶,糊纸。

③腾筐:养蚕欲洁,为清除蚕筐中的蚕粪及残叶,须将蚕移入另一筐内,称腾筐。

【译文】

清明节过后三天,蚕卵不必依靠衣被的遮盖来保暖就可以自然地生出了。蚕室的位置最好是面向东南方,蚕室周围墙壁上透风的缝隙要用纸糊好,室内房顶上如果没有天花板的就要装上天花板。遇到天气寒冷温度低的时候,蚕室内还要使用炭火来加温。喂养初生的蚕宝宝时,要把桑叶切成细条。切桑叶的砧板要用稻麦秆捆扎成,这样就不会损坏刀口了。摘回来的桑叶要用陶瓮、陶坛子装好,不要被风吹干了水分。

蚕在二眠以前,腾筐的方法都是用尖圆的小竹筷子把蚕夹过去。二眠以后就用不着竹筷子,可以直接用手捡了。腾筐次数的多少关键在于人是不是真的勤劳。如果人懒得腾筐,堆积的残叶和蚕粪太多了,就会变得湿热,有时往往会把蚕给压死。蚕总是先吐丝而后一齐睡眠。在这个时候腾筐,需要把零碎的残叶都拣干净了,如果还有粘着丝的残叶留下来的话,蚕觉醒之后,哪怕只吃一口残叶也会得病胀死。三眠过后,如果天气十分炎热,就应该赶快搬到宽敞凉爽的房间里,但也忌受风。大眠之后,要喂食十二次桑叶以后再腾筐,腾筐次数太多,蚕吐的丝就会变得粗糙。

养忌

【原文】

凡蚕畏香,复畏臭。若焚骨灰、淘毛圊①者,顺风吹来,多致触死。隔壁煎鲍鱼、宿脂②,亦或触死。灶烧煤炭,炉爇沉檀③,亦触死。懒妇便器④动气侵,亦有损伤。若风则偏忌西南,西南风太劲,则有合箔皆僵者。凡臭气触来,急烧残桑叶,烟以抵之。

【注释】

①毛圊(qīnɡ):粪坑。

②宿脂:放置时间过长而变质的猪油。

③沉檀:沉香、檀香。

④懒妇便器:懒惰妇人所用的便溺器具,必甚污秽。

【译文】

蚕既害怕香味,又害怕臭味。如果烧骨头或掏厕所的臭味顺风吹来,接触到蚕,往往会把蚕熏死。隔壁煎咸鱼或不新鲜的肥肉之类的气味也能把蚕熏死。灶里烧煤炭或香炉里燃沉香、檀香,这些气味接触到蚕时也会把蚕熏死。懒妇的便桶摇动时散发出的臭气,也会损伤蚕。如果是刮风,蚕则怕西南风,西南风太猛时,有满筐的蚕都冻僵的。每当臭气袭来时,要赶紧烧起残桑叶,用烟来抵挡它。

叶料

【原文】

凡桑叶无土不生。嘉、湖用枝条垂压,今年视桑树傍生条,用竹钩挂卧,逐渐近地面,至冬月则抛土压之,来春每节生根,则剪开他栽。其树精华皆聚叶上,不复生葚与开花矣。欲叶便剪摘,则树至七八尺即斩截当顶,叶则婆娑可扳伐,不必乘梯缘木①也。其他用子种者,立夏桑葚紫熟时取来,用黄泥水搓洗,并水浇于地面,本秋即长尺余。来春移栽,倘灌粪勤劳,亦易长茂。但间有生葚与开花者,则叶最薄少耳。又有花桑,叶薄不堪用者,其树接②过,亦生厚叶也。

又有柘叶三种,以济桑叶之穷。柘叶浙中不经见,川中最多。寒家用浙种,桑叶穷时,仍啖③柘叶,则物理一也。凡琴弦、弓弦丝,用柘养蚕,名曰棘茧,谓最坚韧。凡取叶必用剪,铁剪出嘉郡桐乡者最犀利,他乡未得其利。剪枝之法,再生条次月叶愈茂,取资既多,人工复便。凡再生条叶,仲夏以养晚蚕,则止摘叶而不剪条。二叶摘后,秋来三叶复茂,浙人听其经霜自落,片片扫拾以饲绵羊,大获绒毡之利。

【注释】

①缘木:爬树。

②接:嫁接。

③啖(dàn):喂养。

【译文】

桑树在各个地方都可以生长。浙江嘉兴和湖州用压条的方法培植桑树,选当年桑树的侧枝用竹钩坠挂,使它逐渐接近地面,到了冬天就用土压住枝条。第二年春天,每节树枝都能长出根来,这时便可以剪开再进行移植了。用这种方法培植成的桑树,养分都会聚积在叶片上,不再开花结实了。为了便于剪摘桑树叶子,可以等到桑树长到七八尺高的时候,就截去树尖,以后繁茂的枝叶就会披散下来,不必登梯爬上树去也能随手扳摘、采叶了。此外,还可以用桑树的种子进行种植,等到立夏时紫红色的桑葚果子成熟的时候,摘下来后用黄泥水搓洗,然后连水一块浇灌在地里,当年秋天就可以长到一尺多高,第二年春天再进行移栽。如果浇水施肥较频繁,枝叶也会很容易长得茂盛。但其中也有开花结果的,叶子就会薄而又少。还有一种桑树名叫花桑,叶子太薄不能用,但这种桑树通过嫁接也能长出厚叶。

另外还有三种柘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