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蚕种进行浸浴的只有嘉兴、湖州两个地方。湖州多采用天露浴法和石灰浴法,嘉兴则多采用盐水或卤水浴法。每张蚕纸用从盐仓流出来的卤水约两升掺水倒在一个盆盂内,纸便会浮在水面上(石灰浴仿照此法)。每逢腊月开始浸种,从腊月十二日到该月二十四日,共浸浴十二天,到时候就把蚕纸捞起,用微火将水分烤干。然后小心妥善保管在箱、盒里,不让蚕种受半点儿风寒湿气,一直等到清明节时才取出蚕卵进行孵化。天露浴的时间与前述方法相同。将蚕纸摊开平放在屋顶的竹篾盘上,将蚕纸的四角用小石块压住,任凭它经受霜雪、风雨、雷电吹打,放够十二天后再收起来。用前述相同方法珍藏起来等到时候再用。大概是孱弱的蚕种经过浴种就会死掉不出,所以不会浪费桑叶,而且这样处理后蚕吐丝也多。而对于一年中孵化、饲养两次的“晚蚕”则不需要浴种。
种忌
【原文】
凡蚕纸用竹木四条为方架,高悬透风避日梁枋之上,其下忌桐油、烟煤火气。冬月忌雪映,一映即空。遇大雪下时,即忙收贮,明日雪过,依然悬挂,直待腊月浴藏。
【译文】
装蚕种的纸,是用四根竹棍或者木棍做成的方架,将方架挂在高高的通风避阳光的梁枋上,进而把蚕纸撑开。方架下面忌讳放桐油和烟熏火燎。冬天要避免雪的反射光映照,蚕卵一经雪光映照就会变成空壳。因此,遇到下大雪时,要赶紧将蚕种收藏起来,等到第二天雪停了以后,依旧把它挂起来,一直等到十二月浴种之后再进行收藏。
种类
【原文】
凡蚕有早、晚二种①。晚种每年先早种五六日出(川中者不同),结茧亦在先,其茧较轻三分之一。若早蚕结茧时,彼已出蛾生卵,以便再养矣(晚蛹戒不宜食)。凡三样浴种,皆谨视原记。如一错误,或将天露者投盐浴,则尽空不出矣。凡茧色惟黄、白二种。川、陕、晋、豫有黄无白,嘉、湖有白无黄。若将白雄配黄雌,则其嗣变成褐茧。黄丝以猪胰漂洗,亦成白色,但终不可染漂白、桃红二色。
凡茧形亦有数种,晚茧结成亚腰葫芦样,天露茧尖长如榧子形,叉或圆扁如核桃形。又一种不忌泥涂叶者②,名为贱蚕,得丝偏多。
凡蚕形亦有纯白、虎斑、纯黑、花纹数种,吐丝则同。今寒家有将早雄配晚雌者,幻出嘉种,一异也。野蚕自为茧,出青州、沂水③等地,树老即自生。其丝为衣,能御雨及垢污。其蛾出即能飞,不传种纸上。他处亦有,但稀少耳。
【注释】
①早、晚二种:早蚕为一年孵化一次,晚蚕则一年孵化两次。
②不忌泥涂叶者:桑叶沾泥,则蚕不食,只有此种蚕不忌。
③青州、沂水:皆在今山东境内。此处所生野蚕即柞蚕。
【译文】
蚕分早蚕和晚蚕两种,晚蚕每年比早蚕先孵化五六天(四川的蚕不是这样的)。结茧也在早蚕之前,但它的茧约比早蚕的茧轻三分之一。当早蚕结茧的时候,晚蚕已经出蛾产卵了,可用来继续喂养(晚蚕的蚕蛹不能吃)。用三种不同方法浸浴的蚕种,无论采用其中任何一种都要认真记准原来的标记,一旦弄错了,例如将天露浴的蚕种放到盐卤水中进行盐浴,那么蚕卵就会全部变空,培育不出蚕来了。茧的颜色只有黄色和白色两种,四川、陕西、山西、河南有黄色的茧而没有白色的茧,嘉兴和湖州有白色的茧没有黄色的茧。如果将白色茧的雄蛾和黄色茧的雌蛾相交配,它们的下一代就会结出褐色的茧。黄色的蚕丝如果用猪胰漂洗,也可以变成白色,但终究不能漂成纯白,也不能染上桃红色。
茧的形状也有几种。晚蚕的茧结成束腰的葫芦形,经过天露浴的蚕结的茧尖长很像榧子形。也有的茧结得像核桃形。还有一种不怕吃带泥土的桑叶的蚕,名叫“贱蚕”,吐丝反而会比较多。
蚕的体色有纯白、虎斑、纯黑、花纹色几种,吐丝都是一样的。现在的贫苦人家有用雄性早蚕蛾与雌性晚蚕蛾相交配而培育出良种的,真是很不寻常啊!有一种野蚕,它不用人工饲养管理而能自己结茧,多产于山东的青州及沂水一带。当树叶枯黄时自然就会有长出的野蚕蛾。用这种蚕吐的丝织成的衣服,能防雨且耐脏。野蚕蛾钻出茧后就能飞走,不在蚕纸上产卵传种。别的地方也有野蚕,只是不多罢了。
抱养
【原文】
凡清明逝三日,蚕妙①即不偎衣衾暖气,自然生出。蚕室宜向东南,周围用纸糊风隙,上无棚板者宜顶格②,值寒冷则用炭火于室内助暖。凡初乳蚕,将桑叶切为细条。切叶不束稻麦稿为之,则不损刀。摘叶用瓮坛盛,不欲风吹枯悴。
二眠以前,腾筐③方法皆用尖圆小竹筷提过。二眠以后则不用箸,而手指可拈矣。凡腾筐勤苦,皆视人工。怠于腾者,厚叶与粪湿蒸,多致压死。凡眠齐时,皆吐丝而后眠。若腾过,须将旧叶些微拣净。若粘带丝缠叶在中,眠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