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 上篇 乃服》译文(11 / 13)

朝鲜棉布的织布方法与此相同,只是对西洋的棉布还没有进行研究,也不了解那里机织上的特点。棉布上可以织出云花、斜纹、象眼等花纹,都是仿照花机的丝织品的花样而织出的。但既然叫做布衣,用最朴实的织法也就行了。每十家之中必有一架织机,可见织机在百姓中用得十分普遍。因此也就不必附图了。

枲著

【原文】

凡衣衾挟纩御寒,百有之中止一人用茧绵,余皆枲著①。古缊袍今俗名胖袄。棉花既弹化,相衣衾格式②而入装之。新装者附体轻暖,经年板紧,暖气渐无,取出弹化而重装之,其暖如故。

【注释】

①枲著:麻布衣,这里指棉袄。

②格式:款式,样子。

【译文】

做棉衣和棉被御寒,采用丝绵的人只有百分之一,其余的都是用的棉絮。古代的棉袍,大致相当于今天人们通常所说的胖袄(大棉袄,江西土语)。将棉花弹松以后,根据衣被的式样套进去。新的穿盖起来既轻柔又暖和,用过几年以后,就会变得紧实板结,逐渐不暖和了,这时再将棉花取出来弹松软,重新装制,又会变得像原来一样暖和了。

夏服

【原文】

凡苎麻无土不生。其种植有撒子、分头①两法(池郡②嗨岁以草粪压头,其根随土而高。广南青麻撒子种田茂甚)。色有青、黄两样。每岁有两刈者,有三刈者,绩为当暑衣裳、帷帐。

凡苎皮剥取后,喜日燥干,见水即烂。破析时则以水浸之,然只耐二十刻,久而不析则亦烂。苎质本淡黄,漂工化成至白色(先取稻灰、石灰水煮过,入长流水再漂,再晒,以成至白)。纺苎纱能者用脚车,一女工并敌三工,惟破析时穷日之力只得三五铢重。织苎机具与织棉者同。凡布衣缝线、革履串绳,其质必用苎纠合。

凡葛蔓生,质长于苎数尺。破析至细者,成布贵重。又有苘麻一种,成布甚粗,最粗者以充丧服。即苎布有极粗者,漆家以盛布灰③,大内以充火炬。又有蕉纱,乃闽中取芭蕉皮析缉为之,轻细之甚,值贱而质枵④,不可为衣也。

【注释】

①分头:分株。

②池郡:今安徽贵池。

③漆家以盛布灰:漆匠用以蘸灰,磨拭漆器使光。

④质枵(xiāo):质地松虚。

【译文】

苎麻没有哪个地方不能生长,种植的方法有撒播种子和分根种植两种(安徽贵池地区每年都用草粪堆在苎麻根上,麻根随着压土而长高,广东的青麻是播撒种子在田里而种植的,生长得非常茂盛)。苎麻颜色有青色和黄色两种颜色。每年有收割两次的,也有收割三次的,纺织成布后可以用来做夏天的衣服和帐幕。

苎麻皮剥下来后,最好在太阳下晒干,浸水后就会腐烂。撕破成纤维时要先用水浸泡,但是也只能浸泡四五个小时左右,时间久了不撕破就会烂掉。苎麻本来是淡黄色的,但经过漂洗后会变成白色(先用稻草灰、石灰水煮过,然后放到流水中漂洗晒干,就会变得特别白)。一个熟练的纺苎纱能手使用脚踏纺车,能达到三个普通纺工的效率;但是将麻皮撕破成纤维时,一个人干一整天,也只能得麻三五铢重。织麻布的机具与织棉布的相同。缝布衣的线,绱皮鞋的串绳,都是用苎麻搓成的。

葛则是蔓生的,它的纤维比苎麻的要长几尺,撕破的纤维非常细,织成布就很贵重。另外,还有一种苘麻,织成的布很粗,最粗的用来做丧服用。即使是苎麻布也有极粗的,供油漆工包油灰,皇宫里用它来制作火炬。还有一种蕉纱,是福建地区人用芭蕉皮破析后纺成的,非常轻盈纤弱,价值低微而丝缕质地稀薄,不能用来做衣服。

【原文】

凡取兽皮制服统名曰裘。贵至貂、狐,贱至羊、麂,值分百等。貂产辽东外徼建州地①及朝鲜国。其鼠好食松子,夷人夜伺树下,屏息悄声而射取之。一貂之皮方不盈尺,积六十余貂仅成一裘。服貂裘者立风雪中,更暖于宇下。眯入目中,拭之即出,所以贵也。色有三种,一白者曰银貂,一纯黑,一黯黄(黑而长毛者,近值一帽套已五十金)。凡狐、貉亦产燕、齐、辽、汴诸道。纯白狐腋裘价与貂相仿,黄褐狐裘值貂五分之一,御寒温体功用次于貂。凡关外狐取毛见底青黑,中国者吹开见白色,以此分优劣。

羊皮裘母贱子贵。在腹者名曰胞羔(毛文略具),初生者名曰乳羔(皮上毛似耳环脚),三月者曰跑羔,七月者曰走羔(毛文渐直)。胞羔、乳羔为裘不膻。古者羔裘为大夫之服,今西北缙绅亦贵重之。其老大羊皮硝熟为裘,裘质痴重,则贱者之服耳,然此皆绵羊所为。若南方短毛革,硝其鞟②如纸薄,止供画灯之用而已。服羊裘者,腥膻之气习久而俱化,南方不习者不堪也。然寒凉渐杀,亦无所用之。

麂皮去毛,硝熟为袄裤御风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