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 上篇 乃服》译文(12 / 13)

体,袜靴更佳。此物广南繁生外,中土则积集聚楚中,望华山为市皮之所。麂皮且御蝎患,北人制衣而外,割条以缘衾边,则蝎自远去。虎豹至文,将军用以彰身;犬豕至贱,役夫用以适足③。西戎尚獭皮,以为毳衣领饰。襄黄④之人穷山越国射取而远货,得重价焉。殊方异物如金丝猿,上用为帽套;扯里狲御服以为袍,皆非中华物也。兽皮衣人,此其大略,方物则不可殚述。飞禽之中有取鹰腹、雁胁毳毛,杀生盈万,乃得一裘,名天鹅绒⑤者,将焉用之?

【注释】

①建州地:明建州地在今东北吉林、辽宁境,时已为女真族占领。

②鞟(kuò):皮革去毛之后称鞟。

③适足:为皮靴。

④襄黄:似指今湖北之襄阳一带,襄阳、房县,古称黄棘,或以襄黄称之。

⑤杀生盈万,乃得一裘,名天鹅绒:此似望文生义,对天鹅绒之误解。

【译文】

凡是用兽皮做的衣服,统称为“裘”。最贵重的比如貂皮、狐皮,最便宜的比如说羊皮、麂皮,价格的等级约有上百种之多。貂产在关外辽东、吉林等地区,直到朝鲜国一带。貂喜欢吃松子,那里的少数民族中捕貂的人,夜里悄悄躲藏在树下守候并伺机射取。一张貂皮还不到一尺见方,要用六十多张貂皮连缀起来才能做成一件皮衣。穿着这种貂皮衣的人站在风雪中,比待在屋里还觉得暖和。遇到灰沙进入眼睛,用这种貂皮毛一擦就抹出来了,所以十分贵重。貂皮的颜色有三种,一种是白色的,叫做“银貂”,一种是纯黑色的,一种暗黄色的(近来一个黑色的、毛较长的貂皮帽套,已经能值五十多两银子了)。狐狸和貉也产在河北、山东、辽宁和河南等地。纯白色的狐腋下的皮衣价钱和貂皮也差不多,黄褐色的狐皮衣价钱是貂皮衣的五分之一,御寒保暖的功效比貂皮要差些。关外出产的狐皮,拨开毛露出的皮板是青黑色的,内地出产的狐皮把毛吹开露出的皮板则是白色的,用这种方法来区分优劣。

羊皮衣服,老羊皮价格低贱而羔皮衣价格贵重。孕育在胎中而未生出来的羊羔叫“胞羔”(皮上略有一些毛纹),刚刚出生的叫做“乳羔”(皮上的毛卷得像耳环的钩脚一样),三个月大的叫做“跑羔”,七个月大的叫做“走羔”(毛纹逐渐变直了)。用胞羔、乳羔做皮衣没有羊膻气。古时候,羔皮衣只有士大夫们才能穿,而现今西北的地方官吏也能讲究地穿羔皮衣了。老羊皮经过芒硝鞣制之后,做成的皮衣很笨重,是穷人们穿的,然而这些都是绵羊皮做的。如果是南方的短毛羊皮,经过芒硝鞣制之后皮板就变得像纸一样薄,只能用来做画灯了。穿羊皮袄的人,对于羊皮的腥膻气味,穿久了就习惯了,南方不习惯穿的人就受不了;但是,往南天气逐渐变暖,皮衣也没什么用处了。

麂子皮去了毛,经过芒硝鞣制之后做成袄裤,穿起来又轻便又暖和,做鞋子、袜子就更好些。这种动物广东很多,此外,在中原地区则集中于湖南、湖北一带,望华山是买卖麂皮的地方。麂皮还有防御蝎子蜇人的功用,北方人除了用麂皮做衣服之外,还用麂皮做被子边,这样蝎子就会避得远远的。虎豹皮的花纹最美丽,将军们用它来装饰自己,显示威武。猪皮和狗皮最不值钱,脚夫苦力用它来做靴子、鞋子穿。西部各少数民族最注重用水獭皮做成细毛皮衣的领子。湖北襄黄人翻山越岭去猎取它,运到很远的地方去,可以赚很多钱。异域他乡的珍奇物产,如金丝猴的皮,皇帝用来做帽套;猞猁狲皮,皇帝用来做皮袍,这些都不是内地的出产。以上是人类用兽皮做衣服的大致情形,各地的特产在这里就不能详细叙述了。在飞禽之中,有用鹰的腹部和大雁腋部的细毛做衣服的,杀上万只才能做一件所谓“天鹅绒”的衣服;可是,耗费这么大,用这个又有什么意思呢?

褐毡

【原文】

凡绵羊有二种,一曰蓑衣羊,剪其毳为毡、为绒片,帽袜遍天下,胥此出焉①。古者西域羊未入中国,作褐为贱者服,亦以其毛为之。褐有粗而无精,今日粗褐亦间出此羊之身。此种自徐、淮②以北州郡无不繁生。南方惟湖郡饲畜绵羊,一岁三剪毛(夏季稀革不生)。每羊一只,岁得绒袜料三双。生羔牝牡合数得二羔,故北方家畜绵羊百只,则岁入计百金云。

一种矞羊(番语),唐末始自西域传来,外毛不甚蓑长,内毳细软,取织绒褐,秦人名曰山羊,以别于绵羊。此种先自西域传入临洮,今兰州独盛,故褐之细者皆出兰州。一曰兰绒,番语谓之孤古绒,从其初号也。山羊毳绒亦分两等,一曰绒,用梳栉抬下,打线织帛,曰褐子、把子诸名色。一曰拔绒,乃毳毛精细者,以两指甲逐茎抒下,打线织绒褐。此褐织成,揩面如丝帛滑腻。每人穷日之力打线只得一钱重,费半载工夫方成匹帛之料。若绒打线,日多拔绒数倍。凡打褐绒线,冶铅为锤,坠于绪端,两手宛转搓成。

凡织绒褐机大于布机,用综八扇,穿经度缕,下施四踏轮,踏起经隔二抛纬③,故织出纹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