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第214章 聚气海,凝金丹,嘉靖六十年(5 / 6)

才能升上去,上面的位子就那么些,别人不下来,自己怎么上去?因此拉别人下马是每个人的共识。

一个个官员,整天双眼冒光的盯着自己的上官,而被盯着的紧张至于也盯着自己的上官。

一时间,整个大明官场,可谓是清风一片,如此一来百姓们自然是叫好连连。

此前官民猜忌的情况早已不复返。

再加上朝廷取消宵禁,两京一十三省,各府、县、州的官员,为了政绩那是拼了命的发展工、商、农、娱乐业。

而大明跟周边诸国,甚至是海上诸国的贸易也是越发的频繁。

至于海上诸国对大明有修仙一说,七年时间依旧保持着怀疑的态度。

不论留在南京城的海外诸国的商人如何写信,如何如何保证,都是真的,但传回去后,欧洲诸国始终都不愿意相信。

不过这也不奇怪,毕竟大明的仙道只控制在了应天府范围内,甚至出了南京城,那些还在起步中的修仙家族,更是隐藏的极深。

这些外邦商人,自然不可能了解到什么。

像是南京城内,刚刚起步,开始经营商业,或者是从事修仙百艺的修仙家族和散修,早已形成了独特的修仙者圈子,自家百姓都难以融进去,更别说一些海外诸夷了。

当然这些商人就算是想要买点跟修仙有关的东西回去也做不到,毕竟这些修仙者自己都还在摸索起步阶段,像是符箓、丹药自然没有。

偶尔用灵米之类向朝廷“仙法司”换取的丹药,符箓,都当做是传家宝对待。

至于灵米,对于这些修仙者来说,那可是作为货币,和修炼资源的稀罕物,谁给你用一个番邦夷人用世俗钱财卖?

“呼,”大致看完七年时间,大明仙朝的发展,嘉靖轻呼出一口气,嘴角不由得勾出一抹欣慰的笑容,心中暗道:“还是不够爆。”

“不过,短短的七年时间,能有一个真正修仙大城的雏形,已然不简单了,慢慢来吧……”

“不过,”想着,嘉靖的面色又有些严肃起来,“对于如今的大明仙朝来说,最重要的还是资源的供给……”

通过这一次试听天下,嘉靖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就比方说炼器方面的材料,太过稀少。

以至于像是胡宗宪这样的内阁大臣,想要打磨自己的本命物都找不到合适的材料。

再比方说关于丹药的炼制。

即便自己在修仙世界带回去的是一些基础当中的炼丹之法,可很多灵草,灵药根本没有。

比如在修仙世界,练气期最普遍,也是最受散修层面修士追捧的“聚气散”。服用后,可以在短时间内让灵气以最快的速度恢复。

这对于那些刀口舔血的散修来说,物美价廉,有时候甚至能救命的东西。

大明如今正是大力发展的时候。

像是现如今,两京一十三省,道路的拓宽,改善,还有山体的开凿,除了“大地宝轮”外,如今徐璠的军备院还打造了不少仙工之物。

很多都是需要练气期的修者才能使用。

此外,还有用来煅烧,提炼的仙工之物,也是需要用到最低都是炼气期一层的修仙者才行。

但是这个过程当中,毫无疑问的会消耗修仙者大量的灵气。

灵气消耗就需要补给,而大明想要恢复修仙者的灵气,只能通过服用灵物,但如此一来,若是时间一长,整个工程消耗的灵物会非常庞大。

即便大明如今有两座“灵仓”,可这俩座“灵仓”,第一座瀛州府,需要将灵物资源,用作朝中百官的“仙禄”和军中“仙饷”的。

第二座,南京城诸多灵田,也大多是取之于斯用之于斯,堪堪能满足自身供给。

如此一来,就只能增加“灵仓”。

可是这显然不是增加不增加“灵仓”的问题,而是这样的消耗是否符合大明的利益。

若是能在丹药上补给及时,让大工程消耗的灵气缩减至一半,那剩下来的灵物可用于更多的地方,若是大明有“聚气散”,刚好可以弥补。

“聚气散这种实惠的东西,大明必须要跟上,”嘉靖想着,眸光闪烁,“单单是从修仙世界拿一些关键药引的种植显然不够……”

“最好可以直接弄一块药田过去!”

灵药的种植和普通灵植的种植又有不同,需要专门的药田,而一块成熟的药田培育,也是需要时间的。

能直接搬运,嘉靖自然不想辛苦培育药田,对于正处于野蛮发展的大明仙朝来说,最宝贵的,毫无疑问就是时间了!

“索性我这次回修仙世界,就是要接过如今压在刘权一个人身上的重担。”

“接下来李长卿肃清大荒东南这一片区域,大明仙宗需要接收其他宗门的地盘。”

“正好可以趁此机会大捞特捞一笔!”想及此处,嘉靖心中一动,退出了识海。

如今的大明依旧在正常发展着,倒是不急着回去,离开七年,嘉靖打算凑个整。

十年,闭关凑个整十年!

也就是在修仙世界这边待三年,把该处理的处理了,等到嘉靖六十三年再回去!

嘉靖五十二年九月初,宣布步入仙朝。六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