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第214章 聚气海,凝金丹,嘉靖六十年(4 / 6)

至灵器级别,那灵器反哺本命长剑,然后本命反哺的修为自然也会更快,更多。

所以,这些平日里对工匠行业瞧不上的朝中权臣,只能放低姿态,开始学习了炼器之法。

“本命是兽类的反哺的修为最多……”嘉靖看着本命高原上,查看着收获的修为,微微摇了摇头,并未全部收入自己囊中。

若是此前没有突破金丹期的时候,他自然会把严嵩等人反哺上来的修为吸收了反哺自身。

但现在他已经是金丹期的修为了,这点反哺过来的修为,对他的作用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因此,嘉靖决定把众人反哺的修为,通过本命田反哺回去。

如此一来,又会有一批人修为暴涨了,像是那些距离下一个境界一线之隔的,比如吕芳,陆炳等人,应该就能直接突破练气九层。

当然,这些还都是交出本命,以及大明仙府,需要特别关注的众人,像是大明仙武司,那群仙武卫,以及石三麾下不少踏上修仙的太监,也有不少人修为达到了练气中期。

不过嘉靖倒是没有急着立刻给众人赏赐修为,打算回去后,再给众人封赏。

之后,嘉靖又开始查看起了南京城。

如今这座大明第一座修仙大城,可以说修仙文化最为浓郁,关于修仙境界,随便一个百姓都能说的头头是道。

当初在南京城的那一万登记在册的仙苗,在张居正等人的支持下,开始步入各行各业。

还有几个已经成长为翩翩少年的仙苗,开始娶妻生子,建立自己的家族,经营产业。

此外,还有不少仙苗开始涉及修仙百艺。

像什么文武兵农,医星卜相、丹器符阵、咒印堪舆、礼射御数,乐弈书画、神魔辟剑、魇锁遁藏、巧房偃血,祝诅蛊毒、商膳织酒、舞像戏筑、寻采解鉴,变感意界等等。

当然,这些都是大明仙府中,那一万两千仙苗所学习的必备课程。

至于来源,自然是“修行通识纪要”中记载的了,术法来源也都是嘉靖从大明仙宗传承阁和四方城内购买而来的大众货。

不过对大明这个刚刚踏入仙途的王朝来说,却是完全够用了。

修仙百艺,在黄锦的授意下,已经传播了出来,南京城内大大小小的修仙家族,散修仙苗,几乎是人人都有谋生的手段傍身。

因此,当初朝廷登记在册的一万仙苗,除了家世背景不凡,不需要自力更生的,其他人都或多或少的开始发展了起来。

或是与同为修者的人结为道侣夫妻,组建家族,或是盘下一桩修仙产业,小范围的交易,要么就与官府朝廷做交易,换取灵物资源。

七年时间过去了,在嘉靖的视听之下,南京城的仙道事业,蒸蒸日上。

甚至,为了让鼓励这些修仙者大力发展,将南京城打造成繁华的修仙大城,张居正等人更是上疏朝廷,要求成立“仙法司”。

明面上依旧负责协理内阁的裕王跟景王没有考虑多久,跟内阁商议后,直接大手一挥同意了,对此吕芳跟司礼监也是顺手批红。

嘉靖离开前有过放权,只要是可控范围内的发展,不需要特意禀告,特事特办即可。

乍一看去,如今的南京还真就像那么一回事,若放在修仙世界某个偏僻一隅之地,有修士进入,必然会当做是某个落后的修仙小城,而不会怀疑这是座凡人城镇,修仙才是稀罕事。

除了南京城内,应天府范围内,不少县镇,村落,也都有修仙家族悄然发展着。

毕竟在这些百姓的意识里,修仙是朝廷的事,他们这些人,仙法来历不正,若是被发现,岂不是要遭到朝廷的查封?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他们的一举一动,家族的发展,全都在锦衣卫、东厂、西厂,甚至是整个大明仙朝最上层的观察之下。

朝廷要的就是这种可控状态下,仙道的野蛮生长,以此推进仙朝的发展。

整个应天府,很大,七年时间过去了,修仙百艺也还只是摸索阶段,连皮毛都不曾达到。

等到仙道野蛮生长,填充整个应天府,甚至是装不下,向着周边府县开拓,还很早。

不过不论是朝中众人,还是嘉靖,对现在应天府的发展,都很满意,一切都在稳定发展。

最后,嘉靖又看了看三大营、五军都督府麾下,大明境内各都司卫所的发展情况。

七年时间,仙武法基本上已经实现了全军覆盖,几乎人人都领到了一份功法。

至于仙法,只有百户以上的军户家庭才可以修炼,并每月向朝廷领取一份“仙饷”。

随着仙武法向全军普及,户部的钱自然是流水一般往出流,不过现在的大明还能挺得住。

而且朝中官员,对世俗的钱财,如今可以说是早已没有了需求,人人都对政绩看的无比重要,毕竟政绩代表着仙法,资源,长生。

京城四品以上的官才能得到仙法,那么怎么才能入京城当官呢?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做好自己的父母官,然后等待每年考核。

这个时候,如果有哪个官敢贪污受贿,呵呵,那可真是其他所有官员的福音了。

对下官来说,把上官拉下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