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国教学院新生(1 / 1)

作为天道院上一届的天之骄子,卓先云不仅修为不凡,也知道很多关于道门的隐秘消息,就比如说长春观在道门代表着什么,比如说那位观主在道门中的地位。

王之策手里握着剑尺,沉默了会儿说到:“我觉得天道院招生选择的时候,更应该有教无类,即便是我们这种修行很晚的人,也该有个机会。”

王之策想了会儿,说道:“我想参加文试,我要拿这次文试的首名。”

场下有位学子愤愤不平的说道。

王之策听了这话,知道自己或许有了希望,咬了咬牙,说道:“如果我拿不到首名,请您亲自出手,把我赶出去!”

要知道他们从小修行,家学渊源,不只是修为,谁家里还没藏有功法典籍,他们也会挑灯看书,很多人文采见识也不弱。

卓先云反而没有耻笑眼前的青衣少年,反而眼睛中有了几分欣赏的味道。

他笑了笑,说道:“你跟在他们后边,这次试卷也有你一份!”

……

或许是刚刚顶撞了教习,王之策直接被特别安排在最前边中间那个桌子,而那个桌子更是在讲台下边。

王之策同样看着卷子上的问题,毕竟他连考试的范围都不知道,更是连温习都没有,只是单凭着一股自信而已,所以这时候面色有些紧张。

他想着不论这个少年刚刚的变现如何,即便他从小就在长春观,可他不能修行,那书能读多少?

然后他看到试题上的内容,有很多关于教门历史的基础题,然后还有一些过往先贤对修行和天道的理解。

所以他并未直接答题,直接翻到了第二张试卷。

第二张试卷当然就有些难度了,就比如说神识真元,还有一些对经脉的理解这种。这些内容,藏经阁第一层倒是很少有,但是第二层却是多的是,王之策却也是烂熟于心,甚至觉得这题出的也太简单了。

他强行按捺住心中的喜悦,开始认真答题。按着自己脑海里的内容,飞快的填写答案,虽然如此,他还尽量保持着字迹工整,也不遗漏该完整的解题步骤。

白衣少年连云山同样在另一边,他是道门的嫡系传人,道门典故倒是知道的不少。

屋里里一片安静,只听到一阵毛笔落在试卷上的沙沙响声。

他抬头看了看讲台上的卓先云,脸上有些为难。

在又检察了两遍之后,确认没有任何遗漏,王之策起身交了卷子,而时间还没过去一半。

天道院后边的一栋阁楼里,卓先云拿了一张卷子走到了屋内,把卷子给了批改的老师。

卓先云沉默了片刻,不知道该如何解释,只说了句先把这张卷子改了。

那个身穿道袍的老师有些惊奇的问道:“这是谁的卷子,居然是满分,要知道我们天道院文试,多久都没有一个满分了!”

卓先云苦笑了一声,说道:“我哪里敢消遣您,又哪有这个闲心,这是我们今年的学子做的卷子”

忽然这位老师也笑了起来,说道:“今年连家的那个小子也参加招生了吧,看来他父亲教的不错,居然有这样的学识。”

那个老师有些惊讶,“不是他,难道是陈家的那个孩子,陈国公有这样的能耐吗?”

他心里也很疑惑,难道王之策也是那位的弟子吗?

天道院的另一座阁楼的深处,经过通报,卓先云终于见到了里边的那个中年人。

卓先云恭敬问道:“院长大人,我想知道教宗大人是不是真的只收了一个弟子?”

“还有不想拜入我们天道院的人?那名弟子居然这么骄傲。”

天道院院长沉吟了一下,无奈笑道:“谁知道呢,道门正统唯一传人,有这个资格。”

长春观在大陆上名声不显,甚至知道的人也不多。但是对于他们这些高层来说,知道那是当代教宗的道场,而据说万年之前的道门之主也曾在那个地方观道法。

……

国教学院院内有座湖,虽然风景很美,却不以此闻名。反而湖边种了很多棵榕树,年轮有千年,高大茂盛,很是出名。

一位眉眼如霜的少年,正冷漠的站在一边看湖水,正是商行舟。

“听说教宗大人新收了嫡传大弟子,没想到居然会选择了我们国教学院。”

商行舟心里却毫不在意这些名头,只说了几句客套话应付着。

他有些发愣,想起了前几天的那个晚上,那个窗户边的剪影。

其实他认识青衣少年,比那些人都早,也因为一些原因,他对王之策有着不可言状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