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种不光荣的时刻,小李治终于扛不住哭了出声,嗷嗷地冲过去抱着李世民就是一个痛哭流涕:“父皇,儿臣知错了!儿臣当改!”
本来只是过来凑热闹的他最后竟被批的最厉害!李治委屈,李治准备多改改。
李世民哭笑不得,抚着幼子的后背,也知道这孩子的委屈。
“此乃未来之事,谁也不知是否真实发生,谁也不知未来到底如何,治儿没错。”
李治更委屈了,但是他还是被批了!
不过小李治却知道父皇的这话水分很大,因为就连童稚都知道仙幕讲的都是他们能够合理推衍出来的东西,这些就是未来。
李世民摸着小儿子的头。
“亡羊补牢尤未晚。”
声音很小,像是对自己说,也像是对小儿说。
仁孝之主,并非贤明之主,君主弱势,臣子强势,才只能卖弄权术。
这三个孩子的性子,还能补,还能补。
【当然,很多时候枕边人解决了,臣子们的问题又会来。
比如上元二年李治风眩症愈加严重,欲禅位给武皇让她摄政,却因宰相不允而停议。
武皇得知后便召集大批文人学士参决朝廷奏议,以分割宰相的权力。
形成一大波独属于她的北门学士势力。 】
【武则天,古来君主皆未有如唐武后之忍者也,武皇乃真千古未有之忍人。
武则天绝不是一个善茬,能人,能忍,心又狠。】
“她要是善茬,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她要是善茬,从太宗逝世后,就已香消玉殒感业寺了。”
这是所有人的唯一的想法。
从前面这样听下来,他们只觉得这人真的拥有一流的权谋与文治。
李世民:“从锋芒毕露,说出狮子骢肥壮任性无人能驯,当逐步以铁鞭击之,铁棍敲首,匕首割喉驯服时,就当知晓这人就不是什么好惹之人「1」。”
思想之无畏、智谋之敏俐、心性之顽强、胆识之过人、手段之狠辣,不用细究,也知非凡。
长孙皇后现在无比欣赏这个女子。
长孙皇后:“以一妇人君临天下二十余年,而直自帝自王,其智过人。还知人善任,权不下移,堪称女中英主。”
英才远略,鸿业大勋。雷霆其武,日月其文。
长孙皇后心中激荡。
很想……
如果她生活在周皇的时代,就可以欣赏这人的风采了。
【我们无从知晓十四岁入太宗宫中的武皇陛下,为何蛰伏十二年的五品才人之位无所寸进,毕竟这是历史没有记载的部分。
但我们能知晓,当她从感业寺出来那一刻开始,她在历史上出现的形象就是一个会忍的能人。
一个把个人权位放在第一位考虑的强人。
我们所熟知的那些对她攫取最高权位稍有妨碍的人,一概以无差别的狠辣手段处理。
嗯是的,武皇很狠。
狠起来连亲生儿子、女儿、儿媳、女婿、孙子孙女的性命都能置之于不顾。
更别提被冤杀的李唐宗室、朝廷大臣,在她看来简直不值一提了。】
在场的众人:“??”他们眉头紧锁,直视仙幕上那些话。
“此人竟然如此心狠???”
他们还以为这人某种程度上算是有‘仁’,没想到是把亲生儿子、女儿、儿媳、女婿、孙子孙女都灭了一遍!
比他们陛下还狠!
不愧是被仙幕评为把个人权利放在第一位的人。
李世民倒是接受良好,虽不忍心自己没见着影子的孙儿、曾孙可能遭受不测,但同为帝王…… 能理解。
在这个时代,亡国昏君也罢,千古明君也罢,谁手中没有几滴亲缘的心头血。
伴随权力斗争的,历来都是腥风血雨。
胡亥的自断宗室断子绝孙,汉武帝的自绝三代,还有他……
亲如手足的同胞兄弟不也血刃了吗?
在皇帝竞争上岗的这条赛道上,不择手段才能上位的狠辣之辈比比皆是,端看有没有能留而已。
这人在男尊女卑之地以女子之身成长成临朝称帝的唯一女皇帝,难。
用小人夺权,用君子治国,并且还能做到最后的‘收天下民心’,创下不逊于华夏历史大半皇帝的功绩,更难。
此中艰辛,不足为外人道也。
狠点,又如何?
非凡人成就非凡事,用非常手段,打破正常运行的男权社会旧秩序,建立新秩序。
狠点,不如何。
复杂的人性,即使是他,也无法做成完美无缺的皇帝。
大部分人的受益,总会有些无辜之被牺牲。
此刻,李世民很淡定,并且能感同身受。
【不过从唯物主义史观出发看待武则天,大多数人都得肯定她对客观历史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