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武.贞观精神正统继承人.则天(8 / 10)

但在很多人看来武则天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听了满脑袋周皇多厉害的众人脑子还没从周皇的优秀当中脱离出来,听到仙幕这话人都还懵懵的。

“文治如此优秀,武功还是合格的帝王还有不足之处?”

不需要特别强调,他们心目中这个人就是帝王。

他们把仙幕之前的话囫囵再想一遍。

李世民:“难道这人的毛病就是心太狠?”

其他人觉得很有可能,他们一开始不就说了,这人和李家人不一样的地方就是表现得少了一丝‘仁’。

不过在后续的观察当中,好像也不是,文治吏治能成功的帝王,少不了仁。

所以缺点是太狠?还是实际上有贤臣阻止周皇登基,然后一下子就被砍了?

【普通人看待事物的目光,会着眼于用普通人的情感角度去看,即使这人是历史人物。

所以在很多普通人看来,他们认为武皇作为妃嫔、妻子、母亲、祖母,无疑是不合格的。

狐媚之辈、不贞、不忠、不孝、不仁、□□、残暴且疑神疑鬼。

洎乎晚节,秽乱春宫,狐媚偏能惑主。杀姊屠兄,弑君鸩母。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1」

武则天身为太后当守贞洁,晚年耽于享乐,养起面首,种种秽行,不可胜言。

牝鸡司晨,不如在家相夫教子。

这些是他们贴在武皇身上的标签。】

本以为这些人会说出什么高大上话的李世民:“…… ”

本以为缺点会是什么文治武功不合格的臣子:“…… ”

本来对周皇就有亿点点好感长孙皇后:“……”

哪个傻缺说了这种话???

长孙皇后冷脸,终于发声道:“人主富有四海,妃嫔动千百,周皇既为女王,而所宠幸不过数人,怎就深怪?”

都做了皇帝了还要求贞洁?她们唐朝寡妇都可以再嫁更何况是太……

呃,太后貌似不行,不过皇帝可以!她肯定!

李世民惊诧地看向长孙皇后,他家媳妇儿竟然生气了???

活久见。

长孙皇后横了李世民一眼,她自然会生气,为这女子千幸万苦成就帝业,但后世的之人只看到她牝鸡司晨,当守贞洁。

不见周皇才智胆识治国大能,尽关心这无关紧要的贞顺节义。

长孙皇后从不认为女子就应该完全遵从三从四德中的妇道,在她看来,女子若有才智胆识治国大能,怎能困于一地?

长孙皇后:“呵。”

李世民自然支持媳妇儿的想法,毕竟这也是他的想法,一时间,李世民只觉得天凉了,女官可以立起来了。

嗯,他绝对不承认是觉得三个嫡子好像有点蠢,想看看嫡女是否为可造之材。

反正只要是与皇后生养的崽就都有机会!

【他们认为武则天乃唐之罪人也,几危社稷。】

【三流的军事。

国家频岁出师,所费滋广,百姓虚弊。费用入不敷出,有损无益,怨旷亦多。

西戍疏勒等四镇,极为凋弊,百姓生活水深火热。】

【武则天登基后时时紧绷,女皇登基乃首例,异姓女皇登基更是难以想象,更别说她是以权谋为根基登基的异姓女皇。

所以武则天的权力危机感极其重。

她对内得防备李唐宗室和旧朝故臣的复仇,对外,突厥和吐蕃趁着李唐权利交接,再次骚操作频频。外邦的兔崽子们也不消停。】

【那时,均田制逐渐瓦解,府兵制逐渐消亡。内忧糟心,权力斗争火热,程务挺、王方翼等能征惯战的宿将名帅接连遭遇不测。

对外战争是什么?对外战争直接瘫痪,频频失利。

安北、安西全部被弃。】

武将们第一时间手痒。

程咬金咬牙,只觉得突厥与吐蕃真是养不熟的白眼狼,道:“贞观元年陛下权利交替之时也是突厥寇边,欲趁中原权利交替之时分一杯羹。”

最讨厌的是,还真被他占到便宜了。

武将们自然都想到了这个,并且对武周前期发生的这些事情表示理解。

就是理解还是挡不住惋惜。

“可惜了当年幸苦打下的安北和安西。”

“当年基建不绝,在此投入的金银也是极多。

“最可怜的当属当地百姓,环境凋弊,生活水深火热,还得忍受外邦侵袭。”

虽理解这是权利交替时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但还是恨不得穿进里头的周朝替她打战。

【万岁通元年,契丹寇陷冀州,攻陷营州;唐军误中吐蕃伏兵,全军覆没;圣历初,突厥率众入寇妫、檀等州,攻陷定州,攻陷赵州,掠赵、定两州男女万余人,所至残害,杀刺史官员,焚烧百姓庐舍,不可胜纪。「1」

武攸宜、王孝杰等人在这几年的讨伐可谓是无任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