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徽宗皇上(3)(1 / 2)

蔡京见自己喊出赵元的名字后,满朝文武大臣议论纷纷,慌忙做舔狗式的解释:“赵元的母亲是柳氏夫人,皇上做端王时便做妻妾,怀了皇子赵元。”

蔡京在这里做了语言上的处理——把丫鬟直接说成柳氏夫人,还说皇上做端王时柳氏夫人便是妻妾。

至于是妻还是妾,蔡京用了模糊语言,让不明事理的大臣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蔡京说完上面的话,郑重其事道:“皇子赵元比赵恒大两个月,他才是长子!”

蔡京说完这句话停顿片刻,把目光投向丹墀下面伫立的文武大臣,那目光带着煞气,有种咄咄逼人的气势。

蔡京的目光扫视一番后接上前面的话道:“按照大宋国的律令立长不立幼立赵元为太子天经地义!”

朝堂上安静了一两分钟后,立即聒吵起来,场面大乱,文武大臣一片哗然。

有耿直的大臣干脆冲到徽宗皇上打坐的丹墀上面质问起来:“陛下要给个理由,为什么要立赵元为太子?赵元是谁?他娘是哪个皇后哪个贵妃?蔡太师是不是杜撰试图篡国夺嫡?从来就没有听说过赵元这个皇子?让右史官查一查出来作证,看皇家密录中有没有记载赵元这个皇子的档案……”

文武大臣的聒噪使徽宗皇上没有了主意,急忙向苏靓草和折中尉招招手。

苏靓草和折中尉明白皇上是要他们警卫,抢上前站立一周。

钟达干脆来了个双手猛推,嘴里嘟嘟囔囔道:“站远站远,怎么能这样对待皇上!”

大臣们不认识钟达和他争执,钟达干脆将手中的混铁棍挥舞一下吼道:“走不走,不走咱家就要开打!”

大臣们见钟达威猛,还以为是新进来的御前侍卫,不敢公开对抗,嘴里吆吆喝喝向后退去。

那么问题来了,朝堂是禁地不能带兵器,钟达怎么就将混铁棍拿进来。

疑问很好解答:他是皇上的侍卫。皇上的侍卫随身携带兵器似乎十分合理。

文武大臣被钟达驱赶到丹墀下面去,嘈杂声不仅没有减弱而且加重。

这都是大宋国不杀文人律令结出的恶果。

徽宗皇上踌躇不安。他想拿出“端王项坠”证明赵元的身份,可一想一旦拿出来说明柳翠儿曾经是端王府的丫鬟,他宠幸;可她才有了赵元这个皇子。

可回头一想这样会越弄越乱,大臣中不乏无事生非之徒,更何况此事牵扯到乔贵妃和几个还在位的娘娘。

皇上不能将端王项坠拿出来证明赵元的身份,前车之鉴不能不引起他的高度重视。

前几天皇上月夜会见才女李师师,消息泄露后被大臣们吵得沸沸扬扬,有些大臣已经急不可待地想立赵恒为太子让赵佶禅位。

端王项坠一旦展现,问题比会见李师师更严重。

徽宗皇上沉稳地坐在丹墀上不吭声了,任由大臣们上蹿下跳。

蔡京像往日一样诚惶诚恐地守在皇上身边,一会儿抬头看看皇上的表情。

十几年来,蔡京一直这样陪伴徽宗皇帝,以至于徽宗留于后世的名画《听琴图》上出现蔡京洗耳恭听皇上抚琴的画像。

宋徽宗儒雅文静,内心燃烧着强国的熊熊烈火;蔡京作为宠臣比谁都了解。

宋徽宗是文人皇帝,以至于被舆论骂成“只知写字作画,不能理政治国”的昏晕之辈。

这些都是谬论。让蔡京说,宋徽宗才是千古一帝,名次远远高过自己的祖辈赵匡胤甚至唐太宗李世民。

宋徽宗信任蔡京,蔡京提出的“丰亨豫大”才得以实施;而使国民经济高速发展。

北宋徽宗一朝的DGP是历史上最高的年份,占全世界80%。

这种说法没有确切的资料,一般是根据当时的官方对于生产的记载。

根据各国当时记载推断的北宋徽宗朝的经济占全世界80%确实有可能。

因为当时的GDP产值主要是由农业提供的,而中国的农业相当发达,所以GDP自然就高了。

徽宗朝人口已经达到一亿,人均GDP2280美元,是中国历史最富有的朝代。

而且欧洲当时还处于封建王朝的形成时期尚未成熟,中国从商鞅变法就过渡到封建社会了。

宋朝是中国古代唯一长期不实行抑商政策的王朝,生产力远高于欧洲。

农业是宋代社会最主要的生产部门。宋代农业生产的发展,就广度而言,主要表现为耕地的增加。

由于广大劳动者的不断开垦,耕地面积不断增大,朝廷推行奖励垦田措施,以及某些官员关心农事、指导垦殖,各种类型的农田诸如抒田、山田、沙田、淤田、涂田、薪田等比汉、唐增加了数倍。

能反映生产力提高的特征是婚姻嫁娶的仪式,为后来各朝代制定了规范和模式:

新娘离别娘家、送亲的队列、新娘蒙着盖头坐在带帘的花轿里、乐队击鼓吹笙、到达新郎家及迎亲者的迎轿、新娘进入夫家门、拜堂前的准备、跪拜天地、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