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徽宗皇上(2)(1 / 2)

蔡京很快来到偏殿,见皇上和几个人坐着、站在里面,唯唯诺诺客套一番后躬身施礼,口呼:“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徽宗皇上摆摆手让他省略程序,开门见山问:“蔡爱卿认识一个名叫翁杜尔汗的和尚?”

蔡京一怔,瞪直了眼睛,嘴里痴痴呐呐道:“陛下怎么询问起和尚来哪?”

“朕问你认不认识翁杜尔汗?”徽宗皇上不加掩饰地追问着。

蔡京狡黠的眨巴眨巴眼睛打乱话道:“秃驴是不是惹祸哪?”

蔡京不回答他认不认识翁杜尔汗的话,只问秃驴是不是惹祸啦!

这种一语双关的话是在钻皇上的空子。

徽宗没有皇上那么狡黠,不加隐瞒地说:“秃驴施展妖术释放了九只癞蛤蟆将我儿子赵元烧伤!”

蔡京听皇上说出“我儿子赵元”几个字,脑子嗡地一响,眼睛珠子在眼眶中骨碌碌转动着自思:从来没有听说过皇子中有赵元这个名字啊!

蔡京自私一句,看看站在一周边的几个人里面有苏靓草和秦月娘,禁不住笑了几声道:“原来是苏姑娘和秦夫人,我们在相府一别只有几天,没想到又会在延福宫相见,可喜可贺嘛!”

蔡京知道不会从苏靓草和秦月娘嘴里问出赵元的信息,便就走到钟达跟前奉承一句“壮士好身板啊!身高足足有七尺,你家主人叫赵元?”

蔡京这是想从钟达嘴里套出一点赵元的信息才这样相问:“发生了什么事?讲出来本相听听!”

钟达已经知道他是当朝太师蔡京,毫不顾忌道:“光头大脑野和尚在白河县释放九只癞蛤蟆烧伤皇子赵元,高俅那厮要处斩他,我们赶来京城请求皇上发诏令阻止!”

钟达寥寥几语已经阐明事情的真相,善于见风使舵的蔡京立即向皇上施礼道:“高俅这厮无理,竟敢对皇太子下此毒手!圣上,”蔡京突然双膝跪地向徽宗皇上请命道:“老臣马上赶去白河县处置此事营救皇子,还望圣上恩准!”

蔡京尽管还不知道赵元的来龙去脉,可他跪地请命赶往白河县这个动作,已经掩盖了皇上想问的话。

皇上想问的一定是蔡京在永新军、华州府、白河县、武圣乡、前卫里、青阳镇建筑的四个山庄,还有儿子、孙子和军队;以及光头大脑野和尚的出处两。

蔡京是什么人,如果连皇上的这点心思也猜测不出来,那就不配做大宋朝的执宰,还是几起几落的争议大臣。

皇上见蔡京如此忠诚,让他起来;将赵元母亲是端王府的丫鬟柳翠儿,内侍世牛带着她逃亡白河县,在青阳镇南庄做浮客佃农的事情讲出来。

“皇上万岁万岁!”蔡京开始发飙,嘴里喊着郑重其事地问:“赵元皇子年龄几何?”

皇上低头沉思一阵道:“应该是十六岁,比桓儿大两个月!”

“这不正好吗?”蔡京高喉咙大嗓门道:“圣上今日要册立太子,赵元比赵桓大两个月就是长子,应该立赵元为太子才对!”

会上眼药的蔡京一句话说到徽宗赵佶的心坎上。

赵佶对赵桓一直不看好,觉得他生性懦弱成不了大器,才将大臣召集一起商议,哪会想到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来,将赵佶的胃口一下子吊起来。

赵佶将蔡京喊过来本是想追问光头大脑野和尚和青阳镇四个山庄怎么回事。

当然还想问他外孙蒋天龙六百里加急送来塘报请求援兵怎么回事。

然而狡猾老道的蔡京知道皇上想什么,总是不给灯盘上跳,弯弯绕绕来绕去不谈主题。

徽宗皇帝太了解蔡京这个“丰亨豫大”和开创华夏福利先河、办学先河的助手的狡诈。

觉得他有难言之隐便就不再追问,而想利用蔡京的权势在立储君这件事上得到他支持。

君臣配合如此默契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宋徽宗见蔡京已经渐渐接近自己想的问题。

钟达、时跻、苏靓草三人对赵元的描述和品价,使他觉得这个儿子才配作大宋朝的皇储。

赵佶兴致勃勃又问一声:“三品带刀侍卫,你刚才说昀儿一把大铡刀斩杀了劁猪匠魏阿猫,还宰了他的儿子,那么 还有那些表现,讲出让朕听听!”

苏靓草见皇上兴趣盎然,便将她见到赵元第一面的感知描述出来:

昀哥哥一袭白战袍,一幅银铠甲,头盔是灰白色上缀一颗红缨穗子。棕色战靴,赤色绑腿,上插两把剔骨尖刀。

长兵器是天画戟,短兵器是湛卢宝剑。肩挎震天弓,箭壶里插三支穿云箭。胯下的马赤红色名曰“玉兔龙驹”。

目光灼灼,精神隽永,精明能干,洒脱帅气。

宋徽宗听得精神振奋,忽又说道:“苏姑娘喊昀儿哥哥,你俩是不是……”

苏靓草羞得涨红了脸,看了皇上一眼把头低下去不说话。

徽宗皇上扬声大笑,道:“朕知道了,苏姑娘是爱上我家昀儿啦!”

秦月娘上前道过万福说:“圣上没有说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