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在一个路边卖小吃的摊子上买了6个灯盏粑粑。他带在身上,等中午饿了在路上吃2个填填肚子,留4个回去给雪云、善喜和善喜爹善喜娘他们尝尝。
张正晓归心似箭,他一路急走。
他看到自己的影子踩在脚下时,知道已是中午时分了。咕咕叫的肠鸣声提醒他该吃东西了。他打开纸包,吃了2个灯盏粑粑。
他经过一个村庄,看见村口有口水井。他渴了,便走到井边用手捧了三口井水喝。
张正晓赶到清水河岸时,渡船在大爱村这边河岸,渡船上没有人。他朝对面河岸上望了望,他看见周有平坐在柳树下打瞌睡。他走下河堤,站在埠头,对着那边河岸大声的喊:“有平伯,我是张正晓,麻烦您把船划过来渡我过去。”他接着连续喊了几声“有平伯”。
这边周有平正在瞌睡中,突然听见有人在叫他。他睁开双眼,朝四下里瞧了瞧,没有看见人。他朝对面河岸一望,看见一个青年站在埠头上。
周有平站了起来,拿起一顶破草帽戴在头上。他走下河堤,踏上船头。他利索的拔出竹篙,将竹篙往埠头边上一顶,渡船慢慢的离开岸边。
周有平将渡船划到河中央时,他看清楚站在埠头上的是张老师,便对着他大声的喊;“张老师,你回去一个星期还不到,这么急就赶回学校了。”
“有平伯,我回学校有事。”张正晓随口答道。
渡船很快就划到这边河岸,船头慢慢的靠近埠头。
张正晓走上船头,微笑着说;“有平伯,不好意思,这么热的天,打扰你休息。”
“没关系,我刚才闲着没事,坐在柳树下,坐着坐着就打起瞌睡来了。”周有平呵呵的朝着他笑。
“有平伯,天气炎热,中午或下午温度高,你可以拿些稻草铺在柳树下,再铺张凉席在上面,没人过渡时就躺着休息一下。”张正晓关心的说。
“不用,坐下打个盹就有精神了。”周有平答道。
“有平伯,我走了。谢谢了!”张正晓走下了船头。
“张老师,干嘛那么客气!”周有平举起竹篙插入浅水中,把船头固定住。
张正晓没有回学校,他沿着通向村口的沙土路直接往雪云家走去。
在村口时,张正晓碰到王绍荫抖着一双丰满的胸脯,咯噔咯噔的走了过来。她看见张正晓迎面走来,便主动打招呼说:“张老师,放暑假你没有回家吗?”
“我回去了四五天,刚从家里过来。”张正晓微微一笑。
“刚回去几天就跑回来了,还是舍不得学校,把学校当作第二个家了!”王绍荫脸上挂着一丝微笑。
“我回学校有事!”张正晓答道。
“我刚从后山那边采草药回来时,看见雪云还在那片荒地里放鹅。”王绍荫盯着张正晓的脸,露出一丝不自然的笑容。
“哦。”张正晓随口应答道,他与他擦身而过。
王绿荫手里拿着一个花篮,扭着一对大屁股慢悠悠的走了过去。
张正晓走到雪云家院子门口时,善喜站在一个小棚子旁边看鹅仔们吃食料。
“善喜,你站在太阳下面看什么呢?”张正晓轻轻的问他。
“张老师,你回来啦!”善喜立马跑了过来,拉着张正晓的手说。
“我姐她,给小鹅仔,打了一个,小棚子,我刚才,在看小鹅仔,吃东西。”善喜结结巴巴的说。
“来,给你!”张正晓从布包拿出一个纸包,他打开纸包,从中拿出一个灯盏粑粑递到周善喜的手中。
“张老师,这是什么?”周善喜接过灯盏粑粑,笑嘻嘻的问道。
“这是灯盏粑粑,用大米磨成米浆,将红薯削去皮,然后推成红薯丝,再放在油锅里炸成粑粑。”张正晓耐心的告诉他说。
周善喜咬了一口,笑着说:“张老师,这个粑粑,好香,好好吃!”
“你姐呢?”张正晓问他。
“去放鹅,还没回来。”周善喜边吃边答道。
“你爹你娘在家吗?”张正晓扶着他的肩膀继续问道。
“我爹他,出去了,我娘在家。”周善喜一边伸手去捡掉在地上碎渣,一边答道。
“善喜,掉在地上的不捡了,脏了的吃了肚子里会长蛔虫的!”张正晓告诉他说。
“嗯。”周善喜点了点头,有点不好意思的答道。
周善喜走到堂屋门口,大声的朝屋里喊:“娘,娘,张老师,回来了。”
善喜娘正在房屋里纳鞋垫,她听见善喜在叫她,便从房间里走了出来。
张正晓微笑着叫了一声:“善喜娘!”
“张老师,你回来啦!雪云她放鹅还没有回来。”善喜娘笑眯眯的说。
“善喜告诉过我了。我路过县城,买了6个灯盏粑粑,我在路上吃了2个,留了4个回来,给你们尝一尝味道。来,给你!”张正晓边说边从布包里拿出了1个灯盏粑粑,递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