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1月4日,上午10点宋化军骑着自行车到达冬原屯。他这次下乡是了解农协成立后农民生活的境况。这次行程安排要经过冬原屯、小树林、聂家庄、石门洞、莲塘坝这5个村庄实地调研。
宋化军推着那辆永久牌自行车,他的自行车后座上绑了一床被子和一个布袋子,里面塞有一堆日用品东西,如毛巾、牙膏、香皂、口杯之类。肩上还各背了一个布袋,里面装有换洗的衣服,袜子。
在张祥元家门口,宋化军停下了自行车,并支起了自行车的后轮撑子。他从车头取下了一个公文包。
“张祥元,在家吗?”宋化军站在门口大声喊话。
这时,从里屋走出一位年轻妇女,笑嘻嘻迎了出来。
“请问你是?”张祥元的妻子李月娥问道。
“我是县土改委的主任宋化军,你是?”宋化军自我介绍道。
“哦,是宋主任呀!我是张祥元的妻子,我叫李月娥。张祥元等一下就回来了。你请屋里坐。”李月娥边说边摆了摆堂屋里的凳子。
“好的,谢谢!”宋化军答道。
李月娥往炭火盆里加了一些木炭,把炭火烧旺了些。她说:“宋主任,外面冷,请进来烤火吧。”
宋化军见张保长的妻子说话比较客气,便答道:“好的,谢谢!”
宋化军坐在炭火盆旁烤火。
李月娥从里屋里拿了一篮子桔子放在炭火盆旁边的一张小方形桌上,接着又用大碗装了一碗花生放在旁边,说:“不好意思!没有什么东西招待的,吃几个桔子,吃点花生吧。”
“好的,谢谢!”宋化军客气的答道。
宋化军随手拿了一个桔子,剥了皮,分开二半,放进嘴里嚼了嚼,觉得味道很甜,说:“这桔子味道不错,蛮好吃的。”
宋主任围着炭火盆烤火时,张祥元从院子外面走了回来。他走进院子那一瞬间,他一眼就看见了堂屋门口停放着一辆自行车。乍一看,这肯是县里来人了,能买得起自行车的人那必定是非富即贵的人。
张祥元脚步轻轻的走到堂屋门口,他看见堂屋里坐着1个着中山装的中年人,心里猜到了必定是县里某机关的干部来了。
“干部同志,请问怎么称呼?”张祥元跨进堂屋门坎时轻声问道。
宋化军站了起来,说:“请问是张祥元吗?”
“是的,我是张祥元。”张祥元点了点头答道。
“请问你是县里来的?”张祥元虽猜到了八九分,但还是问明白一点才好。
“我是县土改委主任宋化军。”宋化军自我介绍道。
“哦,是宋主任呀,有失远迎,失敬失敬!”张祥元知道主任是一个比县长官小一点,跟局长、院长、科长是一个级别的领导头头。
张祥元看了一下墙上的挂钟,已 到了11点半了。他起身走到伙房看看。此时,李月娥正从伙房门外往里抱柴火。
“月娥,家里来了一个干部,他今天就在我们家里吃饭,你多做1个人的饭,中午来不及弄了,我去地里刨二根窝苣回来炒腊肉,拔二棵大白菜。我晚上再去捉一只鸡来杀,炒一碗盐拌花生米,给他整一整下红薯酒的菜。他是上级领导干部,我们应当好好招待一下。”张祥元对李月娥说。
“嗯,知道了。我这就去淘米煮饭。”李月娥答道。
张祥元转身又走进堂屋,对宋化军说:“宋主任,现在已到11点半了,我去菜地里弄点蔬菜回来,准备中饭。”
“好的,顺便弄点蔬菜吃就行了,辛苦您了,张保长!”宋化军答道。
张祥元说完便走出了堂屋的大门。他从院子里拿了一把锄头和一个畚箕,匆匆忙忙走出了院门。
约莫过半个小时,张祥元从自家菜地里弄回2棵大白菜,一把蒜苗,二根窝苣。
张祥元进屋时,笑呵呵的说:“宋主任,不好意思!今天中饭没来得及准备,您将就简单吃点算了。”
“张祥元,不要客气!你们吃什么,我就吃什么。我是来工作的,不是来做客的。”宋化军的话说的很漂亮,让人听来很舒服。
“宋主任,你稍等片刻,12点半准时开饭。”张祥元朝他微微一笑,立马走进了伙房。
“月娥,饭做好了吗?”张祥元问。
“闻到饭香了,快熟了。”李月娥往灶膛里加了一块松木柴火,抬起头来回答道。
“来,你帮忙洗一棵大白菜,我来剥窝苣。中午用窝苣炒腊肉。”张祥元一只脚站在灶台上,一只脚悬空,他伸手取下了灶台上仅有的一块腊肉。
张祥元把腊肉放在盆里,他从铁锅里舀了二瓢热水将腊肉浸泡,又从洗碗盆里拿了一条老丝瓜渣,来回在腊肉表面搓洗,将腊肉表面的黑灰搓洗干净,直到呈现黄灿灿的色泽。
他将菜刀放在磨刀石上使劲“唰唰唰”的磨了几下,用水冲洗干净。他把腊肉放在砧板上,一刀一刀的切成薄片。然后麻利的将窝苣的表皮剥了,切成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