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角病亡的消息不胫而走,这个黄巾军的总头领的死,在整个大汉帝国的土地上,无异是惊天大瓜。
所谓树倒猢狲散,张角一死,之前跟汉军保持密切沟通的黄巾军各州渠帅,便再没有了顾及,纷纷向汉军投诚。
其中白波黄巾军因为裴元姬的存在,自然而然的投靠了曹阿瞒的部队。另一支颇为庞大的青州黄巾军也指名道姓,只愿意投降在曹阿瞒的麾下效力。这跟上次的护城湖之战有很大关系,曹操的个人魅力彻底征服了青州黄巾军的人心。
这青州黄巾军有八万人,曹阿瞒在八万人中筛选出了三万人,号称青州兵,剩余的五万人发给路费,让各自回本乡去了。因为青州兵是从八万人中选拔出来的,所以各个以一当十,骁勇非常。
白波黄巾军还有两万人精锐,白波黄巾军大都为山中猎户,箭术精准,曹阿瞒把白波黄巾军收为麾下之后,直接编入了虎豹骑,这样一来,虎骑营一万五千人,豹骑营一万五千人,典韦统率虎骑营,乐进统率豹骑营。虎豹骑两营只听曹阿瞒一人号令,在拿捏兵权这方面,曹阿瞒可谓是独步天下了。
从此之后,虎豹骑不仅拥有强大的骑兵冲杀技能,还具有恐怖的弩兵远射的优势,一时间,虎豹骑天下无两。
曹阿瞒总兵力已经相当傲人,虎豹骑三万,执戟士两万,青州兵三万,现在曹阿瞒的总兵力已经拥有了八万人,而且全是精挑细选的精锐之师,非流民贼寇可同日而语。
蹇硕也忌惮曹阿瞒的实力,一时间不敢再搞小动作。皇帝陛下虽然暗地里授意蹇硕试着收回这些外放将军们的兵权,但蹇硕刚有那个意思,便遭到了卢植、孙坚、刘备、袁绍等人的强烈抨击,他们认为天下稍安,但还并不太平,此时把兵权放掉,无异于给贼寇死灰复燃的机会。蹇硕见众将不仅态度强硬,且面露凶光,便不敢再往下试探。
东汉末年,皇权渐渐势微,宦官当权,州郡也开始出现分裂之势,大汉王朝,已经日落西山,命不久矣了。
随着张角的病亡,没有投诚的黄巾军也在后续的小规模作战中被陆续歼灭,天下似乎也朝着好的方向慢慢靠近,但手握重兵的各州郡势力渐渐崛起,又怎么会心甘情愿的做一个太平年代的顺臣呢?这些州郡势力非黄巾军可比,他们头顶朝廷的官衔,做起事来光明正大,为后面东汉朝廷的覆灭留下了隐患,也为后面的三国时代,埋下了伏笔。
大军凯旋,朝野振奋,大将军何进率领羽林军护卫着汉灵帝刘宏,亲自出宫迎接大军。
大军驻扎在城外,卢植、蹇硕、袁绍、曹阿瞒、孙坚、刘备、皇甫嵩等有功之臣,率领五千精兵进入京城,接受汉灵帝和京师百官以及百姓的检阅。
在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下,东汉王朝已经风雨飘摇,汉灵帝刘宏更是每日活在担惊受怕之中。黄巾起义被成功剿灭,刘宏觉得属于自己的春天来了,作为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刘宏决定奋发图强,励精图治一番。
但是,属于他的时间不多了。汉灵帝一直昏聩无能,卖官鬻爵,重用宦官,这在历朝历代的皇帝中,都比较罕见。在刘宏的尽力折腾下,大汉天下已经破败不堪,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大汉王朝也到了大厦将倾的地步。尤其在刘宏称帝的二十年中,他宠信宦官的程度达到了历代之最。刘宏设置了十二个中常侍,史学家称为“十常侍”,十常侍把持朝纲,纵横宫廷,风头一时无两。
刘宏见各位将军神采奕奕,光彩照人,汉军士兵们如狼似虎,盔明甲亮,心里甚是欢喜。
他看到自己最宠爱的十常侍之首蹇硕,首次监军,便大获全胜,心里格外高兴。之前经常有人抨击他重用宦官的弊端,这下好了,你看看,宦官为啥不能重用?这不照样打胜仗嘛!
见到汉灵帝刘宏,众将纷纷下马参拜。刘宏亲自上前挨个扶起,尤其到了蹇硕的时候,刘宏悄然在刘宏背上重重拍了拍,意思是你蹇硕算是给我长脸了,我看以后谁还敢说我。
众将接受完检阅,便随刘宏进宫宴饮,庆功宴上琼浆玉液,凤髓龙脑,数不胜数,真是豪奢至极。
曹阿瞒见皇宫里的宴饮如此铺张浪费,内心无比痛心。黄巾起义,大汉天下早已经不复往日辉煌,路边饿死的流民不计其数,皇帝陛下还不知节俭,作为臣子,真是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