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宴结束,汉灵帝任命中常侍赵忠为车骑将军,负责对剿灭黄巾军有功之臣的封赏。
车骑将军的地位,仅次于大将军和骠骑将军,位列三公。如此重要的地位,刘宏如同儿戏般的封赏给了一个太监。更要命的是,汉军历经千辛万苦,死伤无数,才剿灭了黄巾军造反。论功行赏竟然交给了一个太监,这叫崇尚阳刚热血的将军们心里极其不舒服。
“怪不得这天下早晚要乱,皇帝老子如此不靠谱,呵呵。”曹阿瞒心里冷笑道。
还没等曹阿瞒发作,早有一人按剑恨恨地骂道,“匹夫竖子!腌臜泼才!某家早晚灭了尔等!”
曹阿瞒随着声音望去,骂人的不是别人,正是当朝大将军何进。好在何进骂人的声音不大,并未引起骚动。
何进骂声虽然不大,但堂下听封的武将都听的一清二楚。尤其袁绍,早有诛杀十常侍之心,今日听到大将军何进也有此意,心内极为欢喜。
这何进能坐上大将军之位,一是武功确实有两把刷子,最重要的还是他何进的亲妹妹何皇后,乃当朝皇后,刘宏的宠妻,自家弟弟焉能不飞黄腾达?
而且这何进也不是草包,他封为大将军后,镇守京师。黄巾起义爆发初期,何进率先发现了黄巾军安插在洛阳的部下马元义密谋造反的消息,带兵一举灭了马元义,致使黄巾起义不得不仓促开始,立了大功一件。何进为了这件大功也是得到了刘宏丰厚的回报,直接给何进封了慎侯。
封侯拜将,身为男儿,算是人生巅峰了,最难能可贵的是,大将军何进还有一腔热血,认为汉朝颓微,十常侍罪不可恕。如果想让自己的妹夫刘宏能真真正正的治理天下,首当其冲就是灭了十常侍,不然一切白谈。
随着车骑将军赵忠的嘴巴叭叭叭,立功受封的任命也渐渐浮出水面。
曹阿瞒因斩将夺旗,立下赫赫战功,任命为济南相,这济南相乃地区最高长官,不日即可率领麾下部队前去赴任。
孙坚带领自家部曲家将,勇猛杀敌,因功受封别部司马,掌管一郡军务。
皇甫嵩乃将门世家,因功封为左车骑将军兼领冀州牧。
袁绍因参与围剿黄巾军,被封为司隶校尉。
所有有功之臣皆有封赏,唯独两人格外凄凉。
第一个是卢植,由于宦官的构陷,卢植非但没有得到封赏,反而直接被投进了大牢。
第二个便是刘备,刘备作为卢植的学生,自然没有了靠山,等了很久之后,才谋得一个安喜县县委的小官儿,带着关羽、张飞,三兄弟也算是走马上任去了。
黄巾之乱告一段落,皇宫内却开始杀机四伏,一场血雨腥风不可避免地等待着行将就木的大汉王朝。
经过黄巾起义之乱,朝廷急需整顿吏制,改善民生,革除行政弊端。但一切还没开始,内斗便开始了。
一方是以大将军何进为首的铲除宦官一派,一方是以蹇硕为首的十常侍及各级宦官一派。两方都视对方为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
何进身为慎侯,又是大将军,自然大权在握。不仅如此,何进的妹妹何皇后在宫中地位极高,更是给何进这个外戚无尽的支持。
蹇硕依仗的便是皇帝刘宏,因为对刘宏尽心服侍又极尽阿谀奉承,所以以蹇硕为首的十常侍得以狐假虎威,打着皇帝的旗号一手遮天。
两方势力旗鼓相当,一方面是以何进为首的外戚势力,一方面是以十常侍为首的宦官势力,两方势力互不相让,终于在一天爆发了。
爆发的节点便是汉灵帝的驾崩,这个只有三十三岁的皇帝陛下,因为长期骄奢淫逸,纵情享乐,早早便撒手离去,离去了他不愿舍弃的皇权和万里江山。
失去皇权依附的宦官群体,如同失去大树可以攀爬的藤蔓,这让十常侍心里极为惶恐。
汉灵帝驾崩之前,竟然将托孤大计交给了蹇硕,汉灵帝认为何皇后生的皇子刘辩不堪大用,欲立王美人所生的皇子刘协为帝。于是汉灵帝便把刘协托付给了蹇硕,当他死后,便把帝位传给刘协。
何皇后怎会同意?!皇子刘辩的亲舅舅何进又怎会妥协?!于是何进仗着自己大权独揽,硬是把外甥刘辩推上了皇位!而何皇后也一跃成为何太后。这是公然违抗汉灵帝的遗嘱昭命,但十常侍因为失势不敢多言。
不敢多言,并不代表十常侍不准备反抗,于是一场大战悄然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