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家和赵家早早就派人等在青城门前等着了,虽然王家多半不会赏脸他们的接风洗尘,但是该有的礼数还是要有的。王家在青城也有一座不小的宅院,只是常年只有一两个老仆打扫,管事的则是青城中的几位掌柜。
几人到达王府时已是傍晚,明日“北议”王大小姐也没什么与老九秉烛夜话的心思,各自早早安歇。说来有些荒唐,他自己本就是个不要强的,也没在意这次来北地都干嘛,可王后临进屋之前跟他说了一嘴要带他去,他才反应过来,这次出来没有一个人跟老九说过“北议”到底是什么东西。“既来之,则安之。”他甩了甩头,转个身接着看月亮去了。外面寒风呼啸,可老九还是习惯开着窗子,他觉得冷的时候总容易入眠些,他睡不着的时候总喜欢看看外面的景色。唯一能困扰无忧无虑、吊儿郎当的“三管家”的,是失眠。自从到王府之后,他很少能早早入睡,一般都要后半夜才略有困意,所以每天早上都不会早起。他又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每次出来都得找个“高手”陪着,久而久之山高路远的活也没人愿意让他去了,也不用他早起。
“北议”就是掌控关外皮货、珠宝、药材、干货的王家,把持关内渠道的孙家和赵家,军屯此地的李家关于下一年关税、分红、孙赵两家货物的分配,林林总总的一次敲定。今年的'“北议”并没有什么变数,孙赵两家的插曲也因为李家的新任北关都督而平息。王后等人在孙家的义盛号总柜待了一个多时辰,老九听了听大概,也就是依照往年分配,王家的出货不涨价不加量,孙赵的进货不涨价不加量,李家的关税和分红自然也跟去年一样。李家的“关税”让老九很惊讶,国之重器怎能沦落军阀之手?趁着掌柜们算账的功夫,王后给难得“想学点东西”的老九讲了讲了陇州的“羁縻”之策。许是今年的北议没有什么变动,李家是由一位“卢先生”全权代理,李天策则不知所踪。依孙赵两家那般恭敬的劲头,这位“卢先生”也是位声名显赫的人物啊,一整场会谈他都不曾语言,只有目光交汇时才微笑点头,仿佛这场上的利益都是别人主动赠予他一般。老九看着那位眼观鼻鼻观心的卢先生,感慨道:“就地屯田、自筹钱驽,李家这忠臣孝子不好当啊。”结束之时自然宾主尽欢,王后也与“卢先生”一样婉拒了两家的邀请并未多留。
看着“卢先生”离去的背影,老九若有所思,王后轻声问道:“看见他想起什么了?”老九摇摇头道:“就是感觉这货,很不好处啊。”王后呵呵笑道:“你眼中这位卢先生羽扇纶巾一副儒雅名士的派头,你需知他是李老家主的假子。年少在西南剿匪成名,折了朝廷几万大军的丛山峻岭里,那些南蛮子竟被这位带几百人打得予取予求。大周那边想给他加官进爵,他却辞官归家经商管账,李家的东珠买卖就是他起的头。这般出将入相的人物岂是你这个只认吃的米虫好相与的?”她好像怕打击到他随即安慰道:“也是,你这身子骨入个品都费劲。不过多学多看、细点心,会管账也能卖个好价钱,关外还真有不少部族的女头人需要你这种能玩能写还跑不了的中原男人,用不用姐姐帮你少奋斗三十年啊?”老九无奈的看了看王后,他意有所指的瞄了一眼王“大”小姐的胸前后说道:“有劳姐姐了,只要是不是个浪费粮食的就好。”一句话就戳到了王后的痛处了,许是没有生养过的原因,王后的身段确实不如同龄的妇人丰腴,就连比她小几岁的小妖也是多有不如的。再是四下无人,可有些话也不是王后这位佳人的姑娘能说的出口的,可王“大”小姐哪能弱了声势,于是从远处走来的老二就看见老九腰上的一块肉被自家小姐拧着反复旋转。
每次“北议”都是靠近年关之时,毕竟一来各家各户忙活一年总要歇歇捋捋帐总结下经验,二来天寒地冻强行行商一路上的火耗银子也不是小数,难免得不偿失。这样一来,以中转贸易为主的青城就到了一年之中最好挣钱也最好花钱的时候。回去的路上正好穿过坊市,王后就表示不再坐马车也凑凑热闹。自从与老九接触多了之后,王后有空闲时不再习武入定了,更多是愿意出去走走,有时更是在王家附近的湖边一坐就是一天,当然这都是在三管家不在的时候。王家本就行商,这一路逛来到也没看见什么新鲜玩意儿,不过烟火气还是很能抚平人的疲惫让人放松下来。临近中午又正好走到了自家青翠楼附近,王后便拍板,就是它了。
一同参加“北议”的马夫和掌柜们早就让王后打发回家了,王后、老四、老九三人就在楼上窗边找了个位子,虽然也是大厅,不过屏风摆放的很是讲究,与雅间无异,再说临近窗边,环境也好。王后与老二常来便让老九点菜,老九翻了翻菜单,点了四菜一汤,看着娇耳这名字新鲜也要了一份。酒楼中人声鼎沸,三人特别嘱咐掌柜不用着急上菜,先上一个红泥火炉烧水即可。又要了几个酒盅之后就见老九从随身的布包中,拿出一个装着小把干叶子的锦囊,以及一个带着盖子的碗。王后二人看他这架势就知道他又要整活了,不过,这位“三管家”于享受一道确实天赋异禀,二人也还真有点期待。
水烧开之后老九先将热水倒入“盖碗”中,再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