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郦食其传》有云: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意思是国家把人民看做根本,人民把粮食当成生命,指统治者需要重视解决人民所需的粮食。
大汉现在坐拥益州巴蜀之地,而自李冰修都江堰以来,巴蜀便号称“天府之国”,虽然之前汉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但战乱却从来没有波及到这里,巴蜀之地的人民依旧安居乐业,这也是刘睿所欣喜的地方。
不过现在的大汉,南中已定,诸葛亮正在统军回来的路上。
现在是建兴三年,明年,也就是建兴四年,不出意外的话,曹魏的第一任皇帝文帝曹丕就要和这个世界说拜拜,他的儿子曹睿就要即位。
而诸葛亮会在这个时间段,开始第一次北伐之战,也就是马某失街亭的一战。
虽然现在的刘睿颇有智慧,但他也不敢保证跟着诸葛亮北伐就一定能成功,相反,如果诸葛亮真的打算北伐的话,他也会尽力的阻止,毕竟,现在的大汉还是打不起的。
现在的大汉,打不起这持久战了,所以刘睿更加倾向于后世的一个豪杰所说的那样:首战即是决战,一战定乾坤!
他所要发动的北伐不是占一两个城池就班师回京的战争,而是一战定雍凉!
大汉的这只老虎在没有彻底把握吞下肥肉时,刘睿只会在暗中继续的磨砺爪子。
思索的有点远,几案上的茶都已经凉了。
刘睿将茶盏中的凉茶一饮而尽,将毛笔蘸饱浓墨,继续在纸上写了起来。
“农者,民之根本也,大汉拥益州之地,号天府之国,唯有粮草之盛,谷仓丰盈,则社稷安也。”
刘睿之所以这样做,他的计划便是在诸葛亮没回来之前,自己还算掌控着朝堂时,将国家的整体规划转移到农商工等发展上面,让发展,拖动着诸葛亮暂时不去想如何北伐。
毕竟,国家贫弱,任何一个举动都会引起蝴蝶效应。
刘睿的打算是,将广袤的都江堰地区以及周围所覆盖的地方,划分成一个大的农业开发区,并且由朝廷直接派遣专人进行领导,用国家手段扶持农业生产。
刘睿预计,如果这个开发区能成功落实的话,那么它所带来的收益是显著的,重视农业发展,扶持商业发展,这表示刘睿脑海里所想的“两步走”战略。
不过这个农业开发区,如果朝廷专门派遣一名或几名官吏去领导的话,显然重视程度是不够的,所以刘睿打算,把自己的几个兄弟中的一人也派过去,起一个都督的作用。
而自己的几个弟弟,老五刘谌被派到了汉中,剩下的三个,刘睿的心里早就有了人选,那便是老二。
安定王刘瑶。
自己的这个二弟,性格踏实,仁厚。
自己从小贪玩闯祸,基本上都是老二刘瑶带着诸位弟弟,所以刘瑶这个踏实的性格,也是刘睿打算将刘瑶放去都江堰务农的原因。
毕竟,把一名皇子放在这里,更能显现出朝廷对此事的重视。
踏实把农业搞起来,才会让大汉的根基更加稳固,后世有“苏湖熟,天下足”之说法,而刘睿打算,将都江堰地区,开发至能供养整个大汉军队粮草的地方。
当然,这个任务,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