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宋十七率领大军冲入临尘县城之后,只觉得不可思议。
因为这几乎是一座空城。
持续一个月的拉锯战,结果对方跑了,还带着城中大部分百姓和物资。
其实,在大年初二的时候,李震就已经暗中组织撤退了。
他花了十几天的时间,终于偷偷摸摸,借助着山路的掩护,将百姓转移到自己的治所。
因为他即将要带兵冲入都城勤王,所以关于守城的一切,他只能交给自己的父亲了。
老将李进忠强拖病体,重新挂帅,统领郁林郡仅剩的不到三千守军,准备应对宋十七的三万多大军。
而李震,则是率领一万主力,挥泪西向国都。
李家的父子二人,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此战若败,则李进忠死在郁林,李震死在国都城下,但两颗忠勇之心,足以笑对先君于九泉之下了。
连马六都有些感动,他想不到这世上还有这样的人。
马六突然想到了把自己养大的李叔夫妻两个,还想到了自小长起来的弟兄,李二。
他已经离开东徐国接近一年了,这么久了,也不知道李二是不是还在东徐的西城门当守军。
“二哥,那一夜匆匆离别,是我对不住你。”他心想着,“倘若你我弟兄还有相见的那一天,我一定要好好请你喝一顿酒!”
二十天后,宋十七兵分两路,接连攻克广郁、定周、增食、领方、桂林等城,整个郁林郡之西,已然全在手中。
两路大军各一万多人,各自驻扎在郁林城南北两个方向,招降的书信,每日都会用箭射进城里。
而老将李进忠,则是每次都会十分礼貌地回一封信给宋十七。
只不过信中将合浦郡骂成贼窝,将赵展与赵伯终骂成贼父子,将宋十七等人骂成贼虫这几句让宋十七不是很开心。
宋十七接连三个夜晚对郁林城发动进攻,但接连三个夜晚都被李进忠击退。
李进忠人少,只有三千人,但显然他此前已经做好了完全的守城准备,不论是滚木、箭簇的准备,还是各个守城的兵卒的位置安排,巡逻的警惕细密,都无可挑剔。
姜还是老的辣,眼看着大功将成,但宋十七的进攻一时竟陷入瓶颈,短短几天,伤亡惨重。
正月二十三,宋十七停下了进攻,因为他突然意识到,他的对手不是李震。
李震去哪儿了?为什么他会突然逃跑,还放弃了这么多城池?
经过几天的观察的试探性的进攻,他发现守城的兵力并不多,这至少表明李震的大军不在城中,甚至他本人都不在。
他立即留下一万士卒在城外与之对峙,自己则率两万多人迅速向西,朝着国都的方向行进而去。
他的目标,就是尽快引出国都的重甲象军,让赵大富找机会侧面攻城。
一副奇异的景象出现了,本来在殊死而战的李震和宋十七,竟然朝着国都这同一个方向去了,而暗中操控着这一切的人,对于他们来讲还尚未现身。
守业八年的惊蛰节气即将到来,南交国由于地处岭南,所以气温升高得很快。
李震和他的一万大军短暂驻扎在距离国都以东不足百里的地方,他接连写了几封请求支援的奏疏,得到的回复依然是:
在路上。
他并不清楚城中的情况,最后写了封问候太子的信,但一直没有得到回复。
这下,他基本可以确定,他写的信根本没有送到太子手中,太子恐怕已经被软禁,成了傀儡了。
虽然他知道,论起才华谋略,赵叔程比太子强了十倍不止。但国有国法,君是君,臣是臣,不是你赵叔程的位子,你不能坐!
在发难之前,李震决定给不远处的东城象军写一封信,如果成功,至少能减少自相残杀的损失。
而这封信,则被东城象军直接送到了赵叔程的手中。
在上次太子准备提前即位的事情发生之后,太子就知道了自己这个弟弟的厉害。
他名义上只给了一支象军的指挥权给赵叔程,但赵叔程却通过自己的威望和手段,控制了四支象军。
然后,赵叔程以太子的委托为名,将朝中公卿牢牢抓在自己手中。
那些公卿大夫本就在心中偏向赵叔程,再加上正值内乱时期,大事小情也确实需要赵叔程安排上下,也就都没什么特别反应。
现在,太子赵仲始,还未即位,却已经成了孤家寡人了。他本来还以为自己能在新春到来之后即位,但现在又被推迟到了清明。
而李震给国都写的求援奏疏,确实都到了赵叔程手中,他回复在路上,也确实没有说谎。
他已经调遣了九真郡和日南郡的部分兵力,确实在支援的路上。
他一直没调用重甲象军原因有很多,一是在前两年讨伐瓯国的战争中,重甲象军损失惨重,而这样的军队恢复是极慢的,赵叔程并不想过早动用这最强最根本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