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提拔书林(1 / 2)

对于秦霄未来将要布局的商业帝国甚至军事领域来说,钢铁无疑是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战略物资。

如果没有钢铁产业链的保障,其它许多商业构想,甚至还有军事构想,全部都没办法实现。

所以说,钢铁厂的成败不但决定着秦霄的下一步计划,而且还关系到他这辈子的宏伟蓝图是否可以实现。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秦霄要对这个项目倾注如此巨大的精力和财力了。

转眼间,时间到了三月初。这天的辰会有两个关于钢铁厂的消息,一好一坏。

好消息来自王书林。

“截至昨日,钢铁厂的基建工作已经全部完工。”王书林的汇报简单粗暴。

坏消息则来自刘大山。

“人员招募遇到了一些困难,二十名辅助岗位工作人员已经全部到位。但是铁匠的招募不甚顺利,我们发动全部力量也只招来了五个学徒。”

事情没办好,这让刘大山既无奈又惭愧。

“铁匠是什么原因?高薪也招不来吗?”秦霄表示很疑惑。

“铁匠本来就很稀缺,而且其中一大部分都归属于官府管理。还有一部分是自己开了作坊,不舍得丢下。所以我们很难招募到铁匠。”刘大山回道。

秦霄略为沉思了片刻,然后很快就拿定了一个主意。

“既然官籍的铁匠我们招不来,看来我们只能在私人作坊上做文章了。”

秦霄稍稍停顿了一下,然后加重了语气,盯着刘大山道:“这样,马上派人去收购私人铁匠铺,连人带作坊全部收购过来。不要害怕花银子,不计成本,只要结果。”

这就是秦霄的气魄,成大事者,不拘小节。结果比什么都重要。

开完辰会,秦霄带着王书林和周万里,三人骑上快马直奔城东的钢铁厂。

除了开工前和沈括一起来这里规划选址以外,这是秦霄第二次来到现场。

相比于上次来时的空空如也,现在这里已经诞生了一个初具规模的钢铁厂。

王书林的办事能力在这次建厂过程中得到了体现,他将沈括的图纸设计完美地转换成了一座”现代化“的钢铁厂。

秦霄带着二人在厂子里走了一圈,整体还真不错,甚至比他预期的还要更好一些。

“书林,我把这个厂子交给你来管理怎么样?”

秦霄冷不丁向身旁的王书林问道。

“让我管理?董事长,这方面我可没有什么经验啊!”

王书林显然有些措手不及。

“经验不重要,懂得用心,能够做事才重要。”秦霄不紧不慢地说道:“把你招到大通商社几个月了,一直没有给你安排具体的事务,这次正好是给你一个施展才能的舞台。”

“可是,董事长。我知道钢铁厂对您来说非常的重要,我怕我万一干的不好,有负您的重托!”

王书林心里还是很忐忑,他既想抓住这个机会,又担心自己不能胜任耽误老板的大事。

“男子汉大丈夫,不要瞻前顾后,既然让你干就说明我是看好你的!况且,我又不是撒手不管,我和沈大人都会时常过来协助你的。”

秦霄当然知道他内心的想法,急忙适时地给他一个鼓励,还给他吃了一颗定心丸。

这果然激起了王书林的万丈豪情,“感谢董事长信任,我一定尽心竭力,不辱使命!”

秦霄欣慰地点了点头,用鼓励目光盯着他道:“放手去干,不负韶华!”

其实把钢铁厂这个重任交给王书林,秦霄已经考虑了一个多月。

战略管理部其实是一个很虚无缥缈的部门,把王书林放到这里委实有些屈才。

当时将王书林招到大通商社的时候,秦霄看中了他的文化底蕴和潜力,但同时也注意到了他的缺陷。

彼时,王书林还是一个落魄的读书人,怀才不遇,难免眼高手低。如果那时候直接让他去管理实务,时机明显还不够成熟,很容易拔苗助长,害人又误已。

所以秦霄将他放到了自己的眼皮底下,还给他成立了一个部门。目的是让他逐渐来适应世俗的商业氛围,同时也是方便自己对他进行提点和考察。

包括这次让他负责钢铁厂的筹建,其实也是对他的最后一次考验。

在王书林一丝不苟的管理下,钢铁厂高效、高质量地完成了基础建设。这让秦霄坚定了对他委以重任的决心。

要说这王书林还真是一个干实事的。

当天下午,他就将自己的行李搬到了钢铁厂的宿舍。并发誓不干出个样来就不离开工厂半步。

这就是态度,态度决定一切。

没过几天,刘大山那边也传来了好消息。

这几天,他带人四处奔走,带着银票收购私人铁匠铺。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由于开出了让人没有理由拒绝的价格,收购行动进展的十分顺利。

总计收购了五家铁匠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