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一见如故(1 / 2)

五日后,两辆风尘仆仆的马车沿着汴河大街驶入了开封城内,缓缓地停在了大通商社的大门前。终于,在秦霄望眼欲穿的期盼中,沈括在张兆瑞的陪同下来到了大通商社。

秦霄接到门卫通报,赶紧通知刘大山集合起一众高管,随他一起到商社大门口迎接贵宾。

张兆瑞从第一辆车上跳下来,冲着秦霄等人拱拱手。然后快步走到第二辆马车前,掀起车帘的一角,向里面说道:“沈大人,请您下车吧!”

车帘从里面完全打开,一位中等身材的青年弓身踏出车厢,从车上轻轻跃下。

秦霄见此人方脸短须,浓眉大眼、气宇不凡,和历史书上沈括的画像很是接近。当下急忙上前几步,深施一礼道:“沈大人车马劳顿,一路辛苦,秦某迎接来迟,还请恕罪!”

沈括见秦霄众星捧月般来到跟前施礼,不禁稍微一愣,带着一丝惊讶的表情还礼道:“阁下便是秦霄秦大官人,幸会幸会!听张掌柜说您年轻有为,但实在没想到您竟是年不及弱冠,当真是天下英雄出少年,实在是让人佩服!”

尽管沈括已经提前从张兆瑞口中知道秦霄年纪不大,但是乍一见面还是让他大吃一惊,这分明是一个尚未留须的少年,谁能想到竟然掌管着这么大的一份产业。

“大人客气了,在下真是愧不敢当。只不过靠着大家的帮衬做点小买卖,倒是让大人见笑了!”

秦霄前世也是经常混迹于商场应酬的场合,实在懂得为人低调谦和的好处。

果然,沈括见秦霄虽然年轻,但却没有普通年轻人的轻浮桀骜,反而是非常地沉稳老练、言行有度,心中当时便是多了几分好感。

沈括接着又与大通商社众人一一拱手示意,感谢大家前来迎接。

秦霄在旁边细细观察,但见沈括形神俊朗,不卑不亢、平易近人,不禁也是有种一见如故之感。心道这沈括果然也是一代俊杰,自己一定要与其好好交往才是。

寒暄完毕,秦霄问道:”沈大人,您一路辛苦,不如先到休息室洗漱休息一下?”

“休息倒是不必了,洗把脸就行。然后劳烦秦大官人带着在下参观一下阁下的大通商社,不知可否?”

沈括此刻精神抖擞,完全没有长途颠簸之后的疲惫之态。

秦霄忙道:“在下正有此意,还想请沈大人不吝赐教,给我等指点一二。”

洗漱完毕,沈括在秦霄的陪同下来到了大通商社的三个直营部。沈括对大通贸易的雪晶糖、大通吃货的糖葫芦、以及大通承兑的存汇等业务都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非常仔细地一一了解。

沈括作为一名优秀的科学家,本来就好奇心爆表。而大通商社的产品和业态在当时都属于创新的产物,不仅前所未有,而且天下独此一家。这极大地满足了沈括的好奇心。

同时,也让沈括对大通商社又多了几分了解。之前他还觉得异军突起的大通商社可能是暴发户,现在才知道人家原来是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的,人家的成功绝不是偶然的。

参观过程中,秦霄向沈括介绍了大通商社的发展史同时也是自己的创业史,这让沈括内心无比的震惊。刚开始,他见秦霄如此年少,断定他肯定是一个接管家族产业的富二代。绝没想到秦霄竟然是白手起家,凭空创下了这么大的一个产业。

通过简短的接触和了解,沈括对秦霄的看法,马上从欣赏升级到了崇拜和敬畏的程度。

秦霄想要招揽沈括,所以有意向沈括展示了自己的实力。毕竟,这个世上的每个人都喜欢和有实力的人合作,即使古人也不例外。

随后,沈秦二人来到了秦霄的办公室饮茶聊天。

“秦大官人不仅极具经商天赋,而且博学多识。您在信中所说的那三个物件,真是让在下大开眼界。”

沈括开门见山,提出了这个近日让他朝思暮想的话题。

秦霄呵呵一笑道:“沈大人过誉了,小可不过好奇心强,所以揣摩出了一些奇淫巧技而已。距离实现还有一定的距离。”

当下,秦霄把这几个物件的原理一一详细地讲给沈括。沈括听得是不断点头,连连称奇。

实际上,除了秦霄提出“铁牛流马”在这个时代难以实现之外。“清风徐来”和“千步穿杨”还是非常有实现的可行性的。

先说这“清风徐来”,去年夏天秦霄已经研制出了木制的手摇式风扇,现在只需要加入一组变速齿轮和一个储能弹簧便能实现上弦式自动风扇。最大的难度在于弹簧钢材的研发。

而“千里穿杨”的难度在于无缝枪管、弹簧、弹壳和火药这四项关键技术。

好在,秦霄前世对于军事和科技也曾经狂热喜欢,所以对这些方面的技术都有一定的了解。只要比葫芦花钱,就有可能研制出来。

就这样,秦霄和沈括二人谈的不亦乐乎,从下午一直说到傍晚。

秦霄吩咐刘大山就在商社的内部酒楼设宴款待沈括。

沈括看天色不早,提出要到驿馆先安置下来